关键词:mRNA技术;mRNA疫苗;合作
8月3日,赛诺菲宣布与临床阶段mRNA治疗药物公司Translate Bio达成协议,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总计约32亿美元)收购Translate Bio所有已发行股票。此前赛诺菲先后于2018年和2020年与Translate Bio达成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旨在利用Translate Bio的mRNA平台开发mRNA疫苗,解决包括新冠肺炎在的传染病,两次合作总金额高达27.05亿美元(8.05亿美元和19亿美元)。
赛诺菲之所以如此大手笔,主要是看中Translate Bio在mRNA领域的领先地位。Translate Bio拥有专属的mRNA治疗平台MRT™,基于该平台已开发出多个疫苗和治疗性药物。

其中MRT5005进展最快,它是首个旨在解决囊性纤维化(CF)根本病因的临床阶段mRNA候选药物,旨在通过雾化将编码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蛋白(CFTR)的mRNA输送至肺上皮细胞,被开发用于治疗所有CF患者,无论其潜在的基因突变如何,包括CFTR蛋白低水平或缺乏CFTR蛋白患者。此前,该药曾被FDA授予治疗CF的孤儿药资格、快速通道资格以及罕见儿科疾病称号。
此外,Translate Bio研发管线中MRT5500、MRT5400和MRT5401三款疫苗也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三款疫苗均由赛诺菲全球疫苗开发部赛诺菲巴斯德和Translate Bio联合开发。其中MRT5500是一款针对COVID-19的mRNA疫苗,临床前动物实验显示,在小鼠和猴子模型中,两剂MRT5500疫苗接种可激发强劲中和抗体反应,今年3月份启动1/2期临床试验。
两款新冠mRNA疫苗被纳入WHO紧急使用名单
mRNA,即信使RNA,是由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转录而来的、携带遗传信息能指导蛋白质合成的一类单链核糖核酸。1990,Wolff等首次报道肌内注射mRNA到小鼠骨骼肌产生编码蛋白的表达。这种直接注射mRNA的方法能够通过表达特定蛋白,产生免疫反应,这就是mRNA疗法的雏形。
由于mRNA稳定性差、药物递送难、引起免疫反应等因素,mRNA疗法发展缓慢。进入21世纪,随着mRNA合成、修饰技术和递送技术的发展,mRNA疗法再次进入生物制药公司的视线,被广泛应用肿瘤治疗性疫苗、感染类疾病的预防性疫苗、脱敏治疗、蛋白疗法、细胞重编程疗法等领域,其中在肿瘤疫苗和感染类疾病疫苗中应用最多、进展加快。
mRNA疫苗是以病原体抗原蛋白对应的mRNA结构为基础,通过不同的递送方式递送至人体细胞内,经翻译后能刺激细胞产生抗原蛋白、引发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疫苗产品。在感染性疾病疫苗领域,与传统疫苗(灭活病毒、减毒疫苗以及重组蛋白疫苗)相比,mRNA疫苗工艺简单,研发生产速度快,适合应对突发疫情,且能诱导更强的免疫反应。相比DNA疫苗,mRNA疫苗更加直接,免疫刺激活性更高,且没有整合到基因组的风险。其中mRNA序列结构和疫苗递送系统是mRNA疫苗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已有两款新冠mRNA疫苗被纳入WHO紧急使用名单,即BioNtech/辉瑞的BNT162b2和Moderna研发的mRNA-1273。其中BNT162b2在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方面的有效性为95%,针对65岁以上成年人的有效性超过94%。mRNA-1273的保护率约为94.1%,对65岁及以上的人群的有效保护率为86.4%。据公司财报,2021年一季度,BNT162b2的销售额为34.62亿美元,预计全年将超过260亿美元。mRNA-1273的销售额为17.33亿美元,预计全年超过192亿美元。
据WHO数据,截止2021年5月7日,除了BNT162b2和RNA-1273,全球还有13款在研新冠mRNA疫苗。Moderna、BioNtech和CureVac作为mRNA疗法领域的三大巨头企业,前两家已有新冠mRNA疫苗获批,CureVac的第一代新冠mRNA疫苗CVnCoV进展较慢,2021年6月16日公布的IIb/III期临床数据显示,该疫苗安全性达到了预定目标,但有效保护率约为47%,未达到设定目标。这一结果认为和病毒变异有关。
目前,国内还没有任何一款新冠mRNA疫苗获批,不过7月14日复星医药在股东大会上回复投资人问询时表示,药监局对其从BioNTech引进的新冠mRNA疫苗BNT162b2(复必泰)的审定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专家评审已经通过,目前正在加紧进行行政审批阶段。
此外,艾博生物、斯微生物、丽凡达、深信生物、蓝鹊生物等多家国内企业也在研发新冠mRNA疫苗。其中艾博生物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和云南沃森生物共同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ARCoV)进展较快,它是一种具有高热稳定性的mRNA疫苗,剂量显著低于Moderna的100ug和BioNtech的30ug。7月21日,沃森生物在中国临床试验中心登记了即将在国内启动ARCoV 3期临床研究的信息。
企业合作,助力mRNA疗法发展
今年1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接受Business Insider访谈时表示,“医学的未来是mRNA,基本上,你可以使用mRNA治愈一切”。随着新冠mRNA疫苗的成功,mRNA疗法再次成为医药领域的研发热点。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2021年国内外医药行业就mRNA疗法至少达成了9项合作,其中嘉晨西海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和三家上市企业达成合作。
1月11日
百济神州宣布与Strand Therapeutics就在实体瘤中开发和商业化Strand新型、多功能mRNA疗法达成合作。据协议,百济神州获得在亚洲(除日本以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开发和商业化至多两款肿瘤免疫项目的选择权,这些项目将利用Strand的瘤内或全身性传递机制,将具备改变肿瘤微环境能力的mRNA直接传递至肿瘤病灶。
2月2日
吉利德宣布与Gritstone Oncology达成一项合作,利用Gritstone专有的疫苗平台结合吉利德开发的抗原来开发针对HIV的治疗性mRNA疫苗。
2月4日
葛兰素史克和CureVac宣布双方将在现有合作基础上,开展一项新的1.5亿欧元合作,共同开发下一代mRNA新冠疫苗,它有潜力采用多价疫苗策略在一款疫苗中提供对多个新冠突变病毒株的保护。
3月9日
CureVac 与特斯拉合作开发一种 mRNA 药物打印机,克服目前mRNA疫苗的生产、储存、运输挑战。
5月9日
复星医药发布公告宣布其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拟与 BioNTech 投资设立合资公司,以实现mRNA 新冠疫苗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及商业化。
7月9日
天境生物与嘉晨西海达成战略合作。据合作协议,天境生物将利用嘉晨西海全球领先的自复制mRNA技术,开发体内合成型(in vivo)抗肿瘤抗体药物。
7月18日
康泰生物宣布其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与嘉晨西海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使用mRNA平台技术在人用传染病疫苗项目领域开展合作,共同研发、申报、生产mRNA平台技术在人用传染病疫苗方向的产品。
7月19日
君实生物与嘉晨西海就成立合资企业订立合资协议。合资企业将主要于全球范围从事基于mRNA技术平台的肿瘤、传染病、罕见疾病及订约双方协定的其他疾病领域的研发、临床研究、申请批准、生产及产品开发项目商业化。
8 月 3 日
美国mRNA 疗法公司 Moderna与英国细胞疗法公司 Autolus达成合作。此次合作的关键是Autolus的核心“粘合剂” 技术。Autolus主要候选产品 AUTO1 就是一种具有快速解离型的 CD19 结合剂,早期临床数据表明,快速解离可以减轻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