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版Omicron导致更严重疾病?新研究敲响警钟

收藏
关键词: 疾病新研究
资讯来源:生物制品圈
发布时间: 2022-02-21

但日本最新一项研究发现:被称为升级版Omicron的新子变体BA.2,其毒性可能也不像大家想得那么乐观。

2月15日,日本研究者在预印本bioRxiv上发表研究,称BA.2可能和包括Delta在内的新冠病毒旧变体一样,能够引起严重疾病,同时也将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传播。文章甚至提议:BA.2应被赋予一个新的希腊字母,以此与Omicron BA.1区分。

这一结果引起大家关注:今年2月起,BA.2全球感染人数不断上升,同时也已进入中国。据深圳卫健委消息,近日深圳疫情的几个传播链/点,感染病毒源均为Omicron BA.2。


BA.2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此前学界一致认为,BA.2的传播力约为BA.1的1.4倍,但尚无证据阐明两者间的毒力差异。

此次日本的研究者专门进行了仓鼠感染实验进行比对。

研究者发现,感染后,仓鼠肺外周BA.2的RNA载量显著高于BA.1,为9.3倍。随着时间推移,在肺组织中能仍持续检测到BA.2病毒RNA的相关表达,而BA.1的程度则要低的多,且逐渐消失。

同时,BA.1感染的仓鼠没有或只出现轻微的疾病症状。但BA.2则不同,其感染的仓鼠均表现出体重下降和呼吸系统疾病症状。

研究人员称,BA.2在肺组织中传播速度比BA.1更快、更有效。根据BA.2感染仓鼠的所有组织病理学参数,支气管炎、出血、肺泡损伤等水平均显著高于BA.1感染。

这表明,BA.2可能比BA.1更具致病性。“它可能是一种比BA.1更强的病毒,并且传播力更高并导致更严重的疾病。”俄亥俄州克利夫兰诊所微生物学部门负责人Daniel Rhoads博士说。

感染后的“群体免疫”,
可能并不是那么有效

感染后的获得性免疫人数较多,是欧美国家“硬扛”的底气之一。

BA.1作为全球大流行的优势毒株,它感染过的人,能避免不受BA.2侵袭吗?日本研究者分析了17份曾感染BA.1病毒康复者的血清,结果显示:

BA.1恢复期血清对BA.1毒株表现出强抗病毒作用,但在BA.2身上似乎不那么有效,其对血清的抗性比BA.1高出1.4倍。研究者在小鼠身上再次进行实验,得到相似的结论:

与BA.1相比,BA.2对BA.1感染恢复期仓鼠血清的抗性显著增加约2.9倍。

研究人员还通过BA.1的S蛋白细胞免疫小鼠获得抗血清,使用鼠血清中和测定,结果显示,BA.2对免疫血清的抵抗力比BA.1高出6.4倍。

更别提那些在疫情大流行早期就被感染过的患者。

研究显示,无论是原始毒株、Alpha还是Delta,BA.2和BA.1一样,均对恢复期血清具有高度抗性。

简单理解,就是不管你是早期感染过其他变异株,还是最近感染了BA.1,再次面对BA.2时,可能都不如想象的那么“安全”。

那疫苗还有用吗?抗病毒药物呢?在这方面BA.2延续了BA.1的能力,似乎还略胜一筹。

用假病毒和疫苗接种引发的中和抗体进行的实验显示,无论是mRNA疫苗还是腺病毒疫苗,BA.2都具有高度抗性。此外,BA.2对两种治疗性单克隆抗体Casirivimab和Imdevimab几乎完全耐药。


英国学者质疑政府:
放松防疫应提供科学依据

但小鼠实验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病毒在人类和实验室动物间的病理学和感染动力学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回到真实世界中,关于BA.2严重性的证据好坏参半。在疫情局势暂缓的国家,如南非和英国,住院人数继续下降。但反观丹麦,BA.2已成为感染的主要毒源,住院和死亡人数都在上升。

本次的研究更像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病毒学家Deborah Fuller认为,建立一种专门检测BA.2的体系,将是许多国家需要做的第一件事。

区分BA.1和BA.2需要通过全基因组测序,这是一个相对耗时耗力的过程,在病例数动辄日增上万的国家,及时得到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人类目前跑赢了病毒吗?相关数据出来前,我不认为能解除防疫规定。”Deborah Fuller教授表示。

英国医学会公共卫生医学分会主席Penelope Toff日前表示,确诊数仍然非常高,每天数百人死亡,但英国却取消自我隔离等防疫措施。“我们有权利质疑政府做出这一决定的背后是否有科学依据。”

华威大学病毒学家Lawrence Young则认为,大流行还没有结束。

“如果说我们在过去两年中学到了什么,那就是新冠病毒的影响和未来仍然无法预测。”Lawrence Young说道。

参考文献;
[1]Covid-19:Show us evidence for lifting restrictions,doctors tell Johnson,https://www.bmj.com/content/376/bmj.o383

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生物制品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生物制品微信群!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