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术盛会——第26届欧洲血液学协会年会(2021 EHA)于2021年6月9日起正式在线上召开。在本次会议最具学术价值的口头报告环节,杰克替尼治疗中高危骨髓纤维化的II期临床研究(方案编号:ZGJAK002)由主要研究者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金洁教授重磅公布,标志着国际血液学界对该研究的高度认可。本文根据2021 EHA公布的该研究内容,进行研究速递。
中国原研新药杰克替尼迎难而上,布局中、高危MF治疗
骨髓纤维化(MF)是一种以髓系增生为特征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患者常有贫血、脾肿大、髓外造血、以及体质性症状等表现,可向急性白血病转化,是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生活质量和预后最差、总生存期最短的类型之一。然而MF的治疗一直缺乏有效手段,直到针对其发病机制的Janus激酶(JAK)抑制剂出现。杰克替尼是我国泽璟制药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小分子JAK抑制剂,ZGJAK002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随机、多中心的Ⅱ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价杰克替尼两种不同给药方案治疗中、高危MF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此项研究中,全国21家中心招募了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Post-PV-MF)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Post-ET-MF),且根据动态国际预后评分系统(DIPSS-Plus)为中危-2或高危的患者,或中危-1伴有症状性的脾或肝肿大,需要治疗的患者按1:1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盐酸杰克替尼100mg 每日两次(Bid)或200mg 每日一次(Qd),直至发生不可耐受的毒性或疾病进展。主要终点为:治疗24周时,脾脏体积较基线缩小≥35%的患者比例(SVR35);关键次要终点包括:治疗24周时:(1)骨髓增殖性肿瘤症状评估总评分(MPN-SAF-TSS)降低 ≥50%的患者比例;(2)红细胞输注和血红蛋白的改善;(3)安全性。有效性分析集为意向分析集(ITT)。
杰克替尼显著缩脾,改善贫血,减轻MF患者疾病相关症状
根据本次2021 EHA公布的最新数据,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共计104例患者(ITT集,两组各52例)完成了24周治疗和计划访视,全部纳入ITT集,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均衡(见表)。结果显示,在第24周时,杰克替尼能够显著缩小MF患者的脾脏体积,且杰克替尼100mg Bid组显著优于200mg Qd组(p = 0.0459),两组SVR35的比例分别为51.9%(27/52)和30.8%(16/52)。两组合计的TSS评分较基线改善≥50%的患者比例超过一半,100mg Bid组与200mg Qd组分别为57.7%(30/52)和53.8%(28/52)(p = 0.8436);两组平均TSS评分较基线下降的百分率分别为53.03%和35.87%。治疗24周后,合计84例患者的疾病相关症状得到改善。在改善贫血方面,两组基线时Hgb≤100g/L且无输血依赖的患者共有49例,经过杰克替尼治疗24周后,有16例患者的血红蛋白升高了≥20g/L;此外,输血依赖的患者数量也由基线时的5例降为3例。
表 治疗基线患者特征
在安全性方面,所有受试者中36.5%发生≥3级的TRAE。治疗期间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大多为1级或2级,其中,血液学不良事件有贫血(51.0%)、血小板减少症(41.3%)和中性粒细胞减少(21.2%),≥3级的血液学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最常见的非血液学TEAE为上呼吸道感染(27.9%)、血肌酐升高(26.9%)、谷丙转氨酶升高(22.1%)和胆红素升高(19.2%)。总体而言,杰克替尼在中国中、高危骨髓纤维化患者中是安全和耐受的。
研究结果提示,杰克替尼治疗中、高危骨髓纤维化具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结果,可显著缩小患者的脾脏体积,减轻疾病相关症状,改善贫血,减少输血依赖。在缩小脾脏体积方面,杰克替尼100mg Bid组优于200mg Qd组。杰克替尼有望成为中、高危骨髓纤维化患者未来的治疗优选方案之一。
杰克替尼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小分子JAK激酶抑制剂,属于Ⅰ类新药。杰克替尼能有效抑制JAK信号通路激活,抑制转录激活因子(STAT)磷酸化,从而抑制STAT调节的下游基因表达。基于ZGJAK002研究的良好结果,“一项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多中心评价盐酸杰克替尼片对照羟基脲片治疗中高危骨髓纤维化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Ⅲ期临床试验”以及“治疗芦可替尼不耐受的骨髓纤维化IIb 期临床试验”的两项关键注册试验已经启动,现处于患者入组环节。另外,杰克替尼治疗骨髓纤维化获得了美国 FDA 的孤儿药资格认定,并已获得美国FDA的临床试验许可,即将在美国开展针对骨髓纤维化适应症的临床试验。除骨髓纤维化治疗领域,杰克替尼在重症斑秃、特发性肺纤维化、强直性脊柱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领域的治疗研究也均在积极开展之中。
参考资料:
1.2021 EHA,摘要号:S204.
2.https://mp.weixin.qq.com/s/fdUwKI24cPRhfmPzy7na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