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可期 | 创新制剂研发之路行而不辍

收藏
关键词: 研发制剂
资讯来源:医药地理
发布时间: 2022-10-30

10月29日,由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医药先进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办,《中医药工业杂志》承办,《世界临床药物》、Pharmaceutical Fronts提供学术支持的2022 年中国医药工业大会暨《中国医药工业杂志》学术年会制剂前沿技术论坛顺利召开。本次论坛主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侯惠民担任。




医药先进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罗华菲带来报告“经皮给药的创新技术与产业转化”。她提到,预计2026年,透皮贴剂全球市场规模将超过150亿美元。经皮药物递送剂型选择多样,市场应用多元,包括皮肤局部治疗制剂、经皮给药系统、药械组合系统与医美及器械等,具有高临床成功率、高技术转化率的特点,有着较高的商业价值。为实现经皮技术的先进制造,未来经皮递送将向个性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王建新就“现代中药制剂技术研究”主题作了报告。他表示,我国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部分明确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政策的支持之下,中药行业发展走势趋好,中药创新呈现加速之势。由于中药制剂的复杂性远大于化学药物制剂,解决成型性问题与在体内递送问题尤其重要。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研究员奚泉作了“复杂口服制剂开发的底层逻辑与策略”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复杂制剂基于处方组成、制备工艺与质量研究三项核心技术。处方组成方面,多种处方因素会影响释药速率,影响的规律不尽相同,且变化方向未必是单向。制备工艺方面,繁杂的工艺参数需要提纲挈领,理解设备不同的工艺原理,掌握核心理念,才能合理选择。质量研究方面,溶出度试验条件宽松与严格的“度”十分关键。


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主任陈桂良围绕“纳米制剂质量的审评与检查要求”的主题作了精彩分享。他提到,FDA将纳米药物定义为一种材料或最终产品被设计成至少外部尺寸、或内部或表面结构在纳米范围内,或一种材料或最终产品粒径在1000nm以下,且具有与其尺寸相关的性质或现象,包括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学性质。纳米制剂评审中与纳米制剂特点相关的最大问题是不同批号、定性等的变化引起的纳米粒径的变化。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研究员吴彤分享了“中药制剂的物质基础研究”的主题报告。他提出,中药发展的瓶颈问题有:药效物质基础不清、作用机制不明、质量标准较低、临床证据不足等。研究人员唯有全面了解物质基础,才能为中药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建立中药化学成分群快速辨识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将经典名方、配方颗粒与多基原药材分离获得物质基础,再通过质量标志物建立中药质量评价体系,从而对药物进行整体质量控制十分关键。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甘勇在线上带来“局部镇痛改良创新制剂的研发进展和设计策略的思考”主题演讲。他认为,中国制药企业正面临深层次行业变革的压力,亟需依靠技术或发展模式创新实现转型。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改良新药研发投入有限、周期相对较短、风险可控,适合多数中国制药企业。近年来,中国改良新药临床申请呈逐年增加趋势,改良新药的研发应以临床价值为导向设计剂型。

医药先进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陈芳向与会者分享了“膜剂的开发策略及质量研究要点”的主题演讲。她提到,膜剂有着给药便捷,适合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老人与儿童服用,以及采用绿色生产工艺等优势。同时,膜剂也具有对包装材料要求高、载药量低、需进行娇味处理等局限性。膜剂的制备方法有流延法、热熔挤出法、3D打印与静电纺丝。目前,新型膜剂的发展方向是以产业化为目标,重点发展自主研发的设备和生产线。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教授丁杨通过线上方式带来了“阿尔茨海默症仿生递药治疗策略”的报告。他表示,阿尔兹海默症(AD)几乎无有效治疗选择,由于AD复杂的病变机制与血脑屏障,其治疗关键瓶颈是有效药物研发与药物递送,所以AD药物有着靶向阻断治病靶标与高效渗透的开发需求。


论坛上下半场分别由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陆伟跃和医药先进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罗华菲主持。


END

如需获取更多数据洞察信息或公众号内容合作,请联系医药地理小助手微信号:pharmadl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