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F-22超高速风洞预计2022年建成,加速高超音速飞行器研发

收藏
关键词: 研发
资讯来源:DeepTech深科技
发布时间: 2021-08-29


近日,中国 JF-22 超高速风洞的最新进展得以公开。

据了解,风洞是一种可用于研究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实验设备,通过人为操控气流来模拟飞行器周围气体的流动,还能够度量气体对物体的作用并观察物理现象。

当飞行器以超高速飞行时,随着速度的不断加快,其温度会快速升高,直至达到 2000 摄氏度后,周围气流中的氧分子和氮分子就会变成原子甚至变成离子状态,从而出现一些很复杂的情况,导致飞行器处于“泥潭中游泳”的困境。

为应对这些复杂情况,高超音速飞行器必须在匹配的风洞中进行模拟试验。风洞根据气流速度大小的不同,有低速风洞、高速风洞和高超声速风洞三种,而 JF-22 超高速风洞正是一座超大型的高超声速激波风洞。

该项目基于中国独创的激波反射型正向爆轰驱动方法和正向爆轰驱动激波风洞技术体系,能产生每秒 10 公里的超高速气流,相当于音速的 30 倍。

2018 年 3 月,JF-22 超高速风洞项目正式启动,随后陆续完成项目设计及招标、各分系统设计、研制和加工工作。目前,该项目已进入现场安装时期,且已完成了真空舱和试验舱等的安装,并于 2020 年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专家组的中期检查,计划在 2022 年建成。

据悉,JF-22 超高速风洞的研发方向主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高温气体动力学学科,致力于在天地往返飞行技术领域进行研究,并解决高超音速飞行器的试验问题。该超高速风洞的核心技术是,在正向爆轰驱动器的支持下,提供平稳的驱动气流,其试验能力比 JF-12 激波风洞提高 10 倍。

作为国家的 8 个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之一,JF-12 激波风洞于 2008 年 1 月启动,集成多项关键创新技术,基于中国独创的反向爆轰驱动方法,解决了自由活塞驱动技术的短板,共计投入 4600 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JF-22 超高速风洞建成后,将联合 JF-12 激波风洞组成能够覆盖全部高超音速飞行走廊的地面气动实验平台,推动中国在高超音速飞行器领域走向国际前列。

此外,报道中还展示了神秘的新型高超音速飞行器和天地往返飞行器。据了解,该新型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速度可达 12 马赫,也就是超过 4000 米每秒。  


(来源:见水印)

不同于传统飞行器,高超音速飞行器又被称作“近空间高超音速飞行器”( NSHV ),融合了航天和航空的前沿技术,拥有高于 5 马赫的飞行速度,可抵达距地面 20~100 km 的大气层空间。

此前,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大阅兵上,东风-17 导弹首次公开亮相,这是中国第一款真正服役的高超音速飞行器。不同于其他国产导弹,东风-17 导弹是一款高超声速助推滑翔导弹,速度高达 20 马赫,拥有可对中近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等众多优势。

而报道中出现的天地往返飞行器,呈黑色三角带鸭翼造型,速度最高可达 25 马赫,约为 8.5 千米每秒,相当于音速的 25 倍。


图 | 天地往返飞行器(来源:见水印)

中科院力学所研究员、怀柔激波风洞项目负责人姜宗林指出,天地往返系统是 JF-22 风洞的基本思想之一,该风洞建成后,卫星发射、航天器发射的费用将减少 90%。

图 | 中科院力学所研究员、怀柔激波风洞项目负责人姜宗林(来源:见水印)

近年来,中国加大了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航天运输技术的研发投入,作为升力式火箭动力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的一部分,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将航天和航空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意味着中国开始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此前,中国研发的一个亚轨道重复使用演示验证项目运载器顺利点火起飞,并根据设定程序完成飞行,随后在阿拉善右旗机场安全着陆。

这标志着该运载器的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不仅为中国面向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航天运输技术的研究夯实了基础,而且给领域创新发展和实现自主可控带来了良好的开端。

随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通过官方账号“中国军工”也在抖音 APP 上发布相关视频,不过视频中并没有展示项目的图像资料,仅显示“中国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飞行演示验证项目,首飞取得圆满成功”的字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