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CGT临港工厂关闭且大裁员?当细胞基因治疗CDMO龙头调整时,意味着什么?

收藏
关键词: 细胞基因CDMO治疗裁员药明
资讯来源:E药经理人
发布时间: 2023-03-28

当海外CGT疗法接连遭遇挑战,国内CGT CDMO龙头调整工厂时,这意味着什么?

3月28日,关于“药明康德细胞基因治疗子公司药明生基临港基地关闭,涉及数百名员工”的传闻曝出。作为备受关注的头部CGT CDMO企业,此事迅速引发业界讨论。

随后,E药经理人第一时间向药明生基展开求证。一位药明生基内部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公司内部近期确实在展开战略调整,目前工艺开发板块仍然会保留在上海临港基地,但是商业化生产板块则会转移至无锡基地。”

同日,药明康德回应媒体称,受外部市场环境影响,药明生基临港基地进行了业务调整,此次调整仅涉及临港基地的部分员工,不会对药明生基的整体运营产生影响。

至于“裁撤百余人”一说,上述工作人员并未透露具体人数。不过有媒体在现场观察到,“今日有部分被裁员工前来交流裁后事宜。”

实际上,近段时间,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不断面临挑战,在海外CGT疗法接连遭遇MNC“退货”,不少细胞基因与疗法公司管线调整甚至关闭的大背景下,一个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当国内CGT CDMO龙头调整工厂时,这意味着什么?

药明康德唯一一个“入不敷出”的业务

药明生基是药明康德旗下专注于细胞和基因疗法的子公司,此次涉及的药明生基临港基地为“工艺研发和商业化生产中心”,位于上海临港新片区。它于2021年10月投入使用,年岁还不过两年。

翻开药明生基官网,该基地的定位较为清晰,它是药明生基全球第四个生产基地, 面向全球客广提供涵盖病毒类基因治疗产品和细胞治疗产品的工艺开发、建库等研发型服务,同时对于进入临床后期和获批进行商业化生产的客户提供商业化CTDMO生产服务。
彼时,药明生基称,该基地配备200多个独立套间和6条完整的载体和细胞生产线,包含独立的配液中心和GMP级别无菌灌装隔离器。投入运营后,该临港基地将为病毒载体和细胞疗法提供一体化的工艺开发、生产和测试服务。“这些设施将进一步增强药明生基的全球化产能,从而在病毒载体和细胞疗法服务方面为客户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快的交付时间。”
实际上,药明生基一体化研发生产服务平台不单一个,且定位各异。官网显示,除了上述工艺研发和商业化生产中心,还有 上海工艺研发基地,其业务范围包括商务拓展和工艺开发;以及无锡基因载体和细胞产品研发生产基地,主要提供包括质粒DNA、非复制型病毒载体(慢病毒、AAV等)产品和细胞疗法产品的工艺开发和GMP生产服务。
作为头部CGT CDMO龙头,药明康德旗下专注于细胞和基因疗法的子公司药明生基完全在行业内排得上名。不过,一个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此次药明生基临港基地调整背后原因究竟为何?
答案或可从2022年的财报窥见一斑。在药明康德主要业务财报数据几乎清一色上升的同时,“细胞及基因疗法 CTDMO 业务”成为了那个变量。

具体来看,根据药明康德2022年报,药明康德2022年营收393.55亿元,同比增长71.8%。药明康德主营业务可以分为化学业务(WuXi Chemistry)、测试业务(WuXi Testing)、生物学业务(WuXi Biology)、细胞及基因疗法 CTDMO 业务(WuXi ATU)及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WuXi DDSU),服务范围覆盖从概念产生到商业化生产的整个流程,服务区域包括中国、美国、欧洲及其他区域。
其中,其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WuXi ATU)实现收入13.08亿元,同比增长27.4%。 然而,药明康德细胞及基因疗法 CTDMO 业务 (WuXi ATU)毛亏损1.06亿人民币,毛利率同比下降6%。对此,药明康德年报解释称,主要由于新启用的上海临港运营基地较低的利用率导致。
从财报中显而易见,“细胞及基因疗法 CTDMO 业务” 是药明康德目前唯一一个入不敷出的业务,且原因与上述涉及基地不无所关。“利用率低”则或意味着产能过剩,不排除为此次调整的原因之一。

当CGT CDMO龙头调整工厂时,意味着什么?

商业化生产基地低利用率背后,一面是细胞基因疗法(CGT)公司更新迭代带来的管线缩减,另一面是CGT CDMO公司蜂拥而入带来的空间挤压。

CGT公司是“药明生基们”的主要客户来源,其研发管线的调整直接影响到后者的收入。 其中,海外CGT公司占了更主要的部分。根据Roots Analysis数据,CGT主要管线掌握在中小型企业手中,比例约为91%,而大药企的管线占比仅4%。
小型Biotech正在经历洗牌。据外媒统计, 今年裁员、破产的新疗法公司中,CGT公司首当其冲。截至3月,裁员的新疗法公司三分之一为CGT公司。
其中不乏CGT公司领域的领导者。作为TCR-T疗法领域的领导者,Adaptimmune削减了产品线并解雇了四分之一的员工;TCR² Therapeutics进行了两轮裁员,并缩小了临床目标,限制了后续资金的使用;NK细胞疗法明星公司FATE与强生结束合作后,砍掉数条iPSC-NK细胞项目,等等。
有更甚者走向了破产。致力于用CGT来改变肿瘤和免疫疾病治疗的Rubius制定了关闭和解散计划,Sio Gene Therapies等Biotech在就近停止了运营。
大型制药公司对于CGT的关注有所降温。根据中信证券的统计,CGT交易的关注度在2021年达到高峰,到2022年逐步降低,重要交易从9笔骤降至3笔。GSK在近日明确宣布,终止在CGT方向的研发投入。其实,从去年开始GSK一直在终止CGT合作项目。
回到国内,关于裁员、破产之事向来是秘而不宣。但从两家已有产品上市的CAR-T公司的商业化来看,仍未见曙光。根据药明巨诺披露的数据,其CAR-T产品倍诺达去年上半年的销售额约为6600万元,对应处方77张。
正是由于CGT大多管线集中于中小Biotech手中,有数据统计,该类公司数量超过了1000家。因而相较其他领域,CGT领域外包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对应而来地是,CDMO公司潮CGT领域涌入。 以国内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20余家公司争相入局CGT CDMO赛道,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博腾股份、凯莱英等国内CXO龙头悉数入局。 而根据IT桔子数据库,以CDMO和CGT为关键词搜索,出现了46条记录。
不过由于国内多数CGT CDMO企业只能在单个环节实现技术突破,很多CGT公司需要分段交给不同CDMO公司操作,这也给了能实现一体化、国际化的龙头CDMO公司更多的机会。根据和元生物招股书数据,目前海外两大传统CDMO龙头Catalent和Lonza暂时处与领先地位但并未形成垄断地位。

当CGT CDMO龙头调整工厂运营时,随之而来的会是什么?由于对产品的市场预期过高,导致短期内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大型的CXO可能能扛过这些“入不敷出”的时刻,但小型的CXO公司要如何度过呢?E药经理人此前的采访中提到,在进行产线扩大时就应建立在对市场的充分调研基础上,并结合灵活的产线布局,例如采用一次性、模块化工艺,提高产能的弹性。
尽管市场表现远亚于国外,但国内市场公司的预期要比国外好得多。之前采访的大部分人认为, 这个市场会随着产业一步一步往前走,实现量变到质变,从最开始两三年审批一两个产品的状态,到后面可能会一年审批五六个甚至更多新疗法,这对于整个产品生产制备的需求便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需要提前为此做准备。 而且对标海外市场,中国也仅占了10%左右,把产能放到整个国际市场上来看,走出去市场空间较大,现在并非过剩。


登记邮箱信息

订阅E药经理人

信息服务


扫描二维码


精彩推荐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 再鼎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