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药物的可承受性和可及性,在各瘤种治疗领域均有诸多仿制药获批用于临床,如何准确选择药物,特别是针对特殊人群的治疗,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本文特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利群教授,通过循证医学证据的梳理,分析原研药物及仿制药物的临床特点,以期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合理的治疗决策,为转移性前列腺癌(mPC)患者制定最佳的诊疗方案,特别关注老年、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肿瘤负荷较重患者的治疗,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
中国医师学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
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及机器人学组组长
CUDA UTUC协作组组长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副主编

自2018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开展5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大量药品通过集采降低了价格,平均降幅均超过了50%,累计节约药费已超过1500亿元。从目前情况来看,药品带量集采是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推进“三医联动”的突破口。随着集采覆盖面扩大、规则的不断完善、配套政策的协同发力,带量采购的效应将愈加凸显,逐步实现政策设计之初的4个效应,即药品降价保质、药品行业转型升级、公立医院深化改革、医疗保障减负增效[1]。
此政策的出台也引发了医药行业的风云突变:对于临床医生,多了更多可供选择的空间;对于患者,极大地降低了支付压力,以更实惠的价格,享受到此前价格较高的“新药”“好药”带来的临床获益。如今仿制药从品种到品质可以比肩甚至超越原研药,政策的推陈出新对仿制药品研发销售企业提高了准入门槛,机会与挑战并存。

就晚期前列腺癌的药物治疗而言,醋酸阿比特龙片作为mPC的一线用药,目前,在我国已有多种阿比特龙仿制药获批上市,那么在临床实践中该如何合理选择药物,从而保障患者的获益呢?
临床医生首先需准确认知原研药和仿制药的“同”与“异”。在循证医学证据方面,原研药和仿制药的整个药物周期证据链存在较大差距,不同于原研药需经历漫长的研发、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如化合物的合成纯化、短期动物实验、长期动物实验、临床Ⅰ、Ⅱ、Ⅲ期研究)等阶段,仿制药未被要求完成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仅通过生物等效性(BE)研究即提交审批上市[2]。
其次,需充分考虑原研阿比特龙自身特殊性。阿比特龙为高变异性化合物,个体内变异性不少于30%,这就意味着其仿制药的BE研究难度较高。多项国内外临床研究夯实了醋酸阿比特龙片的循证医学证据,其在真实世界应用中亦积累了诸多研究结果。通过Scopus数据库平台搜索发现,在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25日期间,全球已累积发表了1832篇原研阿比特龙的研究数据,为其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信息[3]。
最后,在不良事件方面,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原研阿比特龙与仿制药的严重不良事件占比分别为41.7%和70.4%[4]。作为国际权威性涵盖了不良事件报告、药物错误报告和产品质量投诉的数据库,其数据经FDA审核后公开,客观反映了药物在真实世界的临床应用效果。

理论上,任何已被证明生物等效的仿制药都可与原研药互换使用,然而药时曲线下面积的不同、生产工艺的区别均可能导致患者的治疗差异。临床上,部分仿制药替代原研药使用,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健康状态。因此,对于特殊类别:如高风险患者、高风险疾病和高风险药物,仿制药的临床应用更需斟酌[5]。
在前列腺癌的治疗方面,我国初诊的前列腺癌患者年龄大多集中在65岁以上,高龄不仅会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PK/PD),同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占比较高,在治疗前列腺癌的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亦待改善。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原研药和仿制药的差异,临床医生在以下三类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决策中,需慎重选择原研阿比特龙或仿制药,①老年患者,其器官功能减退,影响药物PK/PD,发生药物毒性及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更高;②合并躯体疾病的患者,因身体状况较差,其合并用药比例高,易发生药物间相互作用;③生活质量差、肿瘤负荷重的患者,亟需有效药物治疗,改善生存质量。

2020年1月全球顶级期刊《临床医师肿瘤杂志》(CA Cancer J Clin)如期发布的美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及第二位。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虽然低于欧美国家,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根据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位于男性恶性肿瘤的第六位及第十位。
我国通过制定政策,对进口抗癌药物实行零关税并鼓励创新药进口,加快审评审批,以及加快我国新药的自主研发等多个方面共同运作,切实让患者有更多机会选择高质量和价格实惠的药物。与此同时,国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等政策支持国家集中采购,推动仿制药的评估与应用。面对多样化的治疗手段,临床医生应充分认知药物的临床特点,了解原研药与仿制药的差异,并结合患者的自身状态,谨慎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需要重点关注老年、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肿瘤负荷较重生活质量较差的患者,谨慎选择适宜的药物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为患者带来最大的生存获益。
参考文献(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1] 李红梅. 集中带量采购,减轻看病负担[N]. 人民日报,2021-07-14(006).
[2] Dunne S, et al. A review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generic drugs and their originator counterparts, including economic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usage of generic medicines, using Ireland as a case study. BMC Pharmacol Toxicol. 2013 Jan 5;14:1.
[3] https://www.scopus.com/term/analyzer.uri?cur
[4] https://www.fda.gov/drugs/surveillance/fda-adverse-event-reporting-system-faers
[5] Crawford P, et al. Are there potential problems with generic substitution of antiepileptic drugs? A review of issues Seizure. 2006 Apr;15(3)16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