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帮助广大医生读者更好地不断更新、学习临床研究进展,实时了解肿瘤领域发展动态,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特别策划“Tuesday临床肿瘤情报”系列专题栏目。在此栏目中,小编会对肿瘤领域经典期刊每周更新进行筛选,并将对临床实践最具帮助的内容进行整理,于每周二呈现给各位读者。
本期小编精选来自《柳叶刀·呼吸医学》(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和《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JAMA Oncology)杂志公布的3篇研究内容,希望对广大医生读者朋友的临床工作和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题目
Icotinib versus chemotherapy as adjuvant treatment for stage Ⅱ-ⅢA EGFR-mutant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EVIDENCE): a randomised,open-label,phase 3 trial
来源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July 16 2021
北京时间2021年7月17日,全球知名学术期刊《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在线发表了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共同牵头开展的“埃克替尼对比标准辅助化疗用于Ⅱ~ⅢA期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辅助治疗的多中心、随机、开放、Ⅲ期临床研究(EVIDENCE)”成果。
EVIDENCE研究是关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领域的注册临床研究,周彩存教授和何建行教授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何建行教授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苏春霞教授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
研究历时六年,全国共29家中心参与,纳入322例Ⅱ~ⅢA期术后EGFR突变阳性受试者,按1∶1随机分配至接受埃克替尼(125 mg,TID,口服治疗2年)或标准辅助化疗(长春瑞滨/顺铂或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治疗4周期后随访)。
研究结果显示,埃克替尼治疗组的中位无病生存(DFS)期为47.0个月,标准辅助化疗组的中位DFS期为22.1个月(HR=0.36,95%CI 0.24~0.55,p<0.0001)。埃克替尼治疗组的DFS期显著优于标准辅助化疗组。按临床特征,各亚组分析中也显示埃克替尼治疗组的DFS期优于标准辅助化疗组。埃克替尼治疗组的3年DFS率为63.9%,显著优于标准辅助化疗组的32.5%。安全性方面,埃克替尼治疗组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明显低于标准辅助化疗组的61%。埃克替尼治疗组患者的常见不良反应为皮疹,而标准辅助化疗组的常见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及血液学毒性为著。
此试验数据证实,对于术后Ⅱ~ⅢA期伴EGFR敏感突变的NSCLC患者,与传统的辅助化疗相比,辅助埃克替尼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DFS率、延长DFS期,且安全性更高。这为该类型患者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毒”的术后辅助治疗方式,也为携带EGFR突变NSCLC的术后辅助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循证依据。
EVIDENCE研究以术后复发几率较高的Ⅱ~ⅢA期EGFR突变患者为试验人群,是本研究较大亮点。而研究中源于中国人群的试验数据,其结果适用于国人体质,对未来我国肺癌患者的临床实践与辅助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同时,EVIDENCE研究结果在《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的发表,也标志着以周彩存教授为代表的中国研究者在相关疾病治疗领域的临床科研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准,进一步证实了该治疗方式在辅助治疗阶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大大提升了中国专家科研成果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题目
Nivolumab Plus Ipilimumab vs Nivolumab for Previously Treated Patients With Stage IV Squamous Cell Lung Cancer The Lung-MAP S1400I Phase 3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来源
JAMA Oncology,July 15 2021
近日,《JAMA Oncology》杂志公布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对比纳武利尤单抗单药,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的Ⅳ期鳞状细胞肺癌患者的随机Ⅲ期临床试验(Lung-MAP S1400I)”的结果。对于伊匹木单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是否可以提高晚期、预先治疗过、未接受过免疫治疗的鳞状细胞肺癌(SqNSCLC)患者的生存率,给出了一个较为明确的答案。
试验纳入了252例受试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纳武利尤单抗单独使用(对照组)或与伊匹木单抗联合使用(试验组)。存活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9.5个月。
结果显示,该研究在计划的中期分析中因无效而结束。各组间的总生存(OS)期没有显著差异,风险比(HR)为0.87(95%CI,0.66~1.16;P =0.34)。试验组的中位OS期为10个月(95%CI,8.0~14.4个月),对照组为11个月(95%CI,8.6~13.7个月)。
研究者评估的无进展生存(IA-PFS)HR为0.80(95%CI,0.61~1.03;P =0.09),试验组的中位IA-PFS期为3.8个月(95%CI,2.7~4.4个月),对照组为2.9个月(95%CI,1.8~4.0个月)。
试验组的缓解率(ORR)为18%(95%CI,12%~25%),对照组为17%(95%CI,10%~23%)。
试验组的中位反应持续时间为28.4个月(95%CI,4.9个月至未达到),对照组为9.7个月(95%CI,4.2~23.1个月)。
试验组中39.5%(49/124)和对照组中33.3%(41/123)的受试者发生了3级或更高级别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s)。irAEs导致试验组25%(31/124)和对照组15%(19/123)的患者终止治疗。
这一试验结果提示,将伊匹木单抗添加到纳武利尤单抗中,并没有改善晚期、预先治疗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初治的SqNSCLC患者的预后。纳武利尤单抗和伊匹木单抗的联合治疗,目前仍仅适用于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


题目
Effect of Celecoxib vs Placebo as Adjuvant Therapy on Disease-Free Survival Among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The REAC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来源
JAMA Oncology,July 15 2021
乳腺癌患者在辅助治疗后仍有复发风险。塞来昔布已在人类乳腺癌的临床前模型中显示出抗肿瘤作用,用作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常规治疗的补充剂。日前,《JAMA Oncology》杂志发布了塞来昔布对比安慰剂辅助治疗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数据,为塞来昔布作为常规治疗的补充是否能使乳腺癌患者生存获益提供了临床证据。
试验招募了2639例受试者,按2∶1的比例随机接受塞来昔布(治疗组)400 mg或安慰剂(对照组)每天一次,持续治疗2年。
试验结果显示,73%患者(1930例)的肿瘤是雌激素受体阳性或孕激素受体阳性和HER-2阴性。48%的患者(1265例)患有淋巴结阳性疾病,42%的患者(1111例)患有3级肿瘤。
在中位随访时间74.3个月中,19%的患者(487例)报告了DFS事件。其中,治疗组患者为18%(n=323;5年DFS率=84%),对照组患者为19%(n=164;5年DFS率=83%);未调整的HR为0.97(95%CI,0.80~1.17;P =0.75)。两组的毒性反应率都很低,没有证据表明存在差异。
以上结果揭示出,塞来昔布作为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2年内并没有显示DFS率获益的证据。长期使用或更高剂量的塞来昔布治疗,或能带来DFS率益处,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证实这种可能。
中国医学论坛报 李莉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