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方双抗半年卖5亿,CD3、PD-L1之外,双抗研发创新机会在哪?

收藏
关键词: 研发
资讯来源:E药经理人
发布时间: 2023-04-04

3月16日,康方生物发布2022年财报,全年业绩11.04亿元,同比增长422%,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单抗首年销售强劲为5.4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卡度尼利单抗于去年6月底才获批上市,也就是半年就卖了超5亿元。

首款国产双抗半年5亿元销售额的背后,一方面是企业商业化能力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市场规模的可观,面对如此大的市场前景,国内双抗研发是否也会扎堆儿?与ADC、CAR-T等前沿技术比,双抗的竞争力如何?未来开发前景在哪?

国产双抗研发潜力几何?

西南证券统计,全球有10款已获批或是上市申请获受理的双抗药物,其中6款药物带有CD3靶点,5款药物为血液肿瘤适应证。双抗市场规模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2015年全球双抗市场规模仅约1亿美元,至2019年该市场规模高速增至17亿美元,随着双抗药物获批上市进程持续加快,全球双抗市场规模将快速上升,预计2030年全球双抗市场规模将达807亿美元,2022~2030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39.6%。

中国市场增速更甚,虽然截至目前国内仅有罗氏、百济神州/安进、康方三家企业获批,罗氏的Glofitamab和Faricimab上市申请已受理,但 市场规模高速扩张,增速已超全球水平,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08亿美元,2022~203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1.7%。
国产双抗也已经得到了MNC的认可。2021年,信达与罗氏达成双抗和细胞治疗产品的合作,总额近20亿美元;2022年,和铂医药将CLDN18.2/CD3双抗授权给阿斯利康,总额3.5亿美元; 2022年底,康方与summit达成合作,授权给后者PD-1/VEGF双抗依沃西的独家许可,合作总额最高达50亿美元,刷新双抗领域单药license-out金额记录。
此外,双抗还具有能够靶向过去不可成药靶点的潜力。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团队在《Science》杂志上发布的研究显示,成功开发出靶向RAS/p53的双抗,这两个靶点在传统小分子药物领域很难被有效靶向,而双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另一方面,相对于ADC、CAR-T等前沿技术,双抗的疗效和安全性也较为平衡。西南证券对靶向BCMA的双抗、ADC和CAR-T进行了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发现,BCMA CAR-T疗效优势明显,多款药物ORR超过90%,但存在包括严重CRS和ICANs的毒性问题。ADC毒性较低,但疗效与双抗、CAR-T存在一定差距。 双抗的疗效和安全性介于CAR-T和ADC之间,兼具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体来看,国内市场规模大、增速快,国内企业技术已经得到MNC认可,双抗的疗效和安全性也优势较高。但PD-1、ADC甚至细胞与基因治疗的开发在国内都已经扎堆严重,拥有这么多优点的双抗是否也要警惕成为研发“内卷之地”?是否能够成为国内企业逃避内卷的理想选择呢?

双抗研发看平台

业内一直流传一句话:单抗研发看靶点,双抗研发看平台。原因在于双抗能产生的1+1>2的疗效使得成熟靶点重新“焕发活力”,双抗研发存在链错配的难点,解决关键则在于平台。

在靶点方面,目前双抗赛道进展较快药物仍以成熟靶点为主,尤其是CD3组合的双抗居多,原因在于CD3分子广泛分布于成熟T细胞表面的膜抗原,与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组合成复合受体分子激活T细胞,实现T细胞重定向。尤其是在血液肿瘤中,CD3能够源源不断地“招募”到T细胞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因此, CD3融合CD20、BCMA等是血液肿瘤开发的主要靶点,治疗实体瘤主要以PD-L1融合CD47、4-1BB的组合为主。
然而,双抗作为能够同时特异性结合两个抗原或抗原表位的人工抗体,但也正由于双抗作为人工抗体,双抗的设计和工艺开发就比天然抗体存在更多的难点,重链与轻链的错配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有数据显示,完全不同的四条链可以产生16种不同的组合,但仅有12.5%的产品具有所需的双重特异性,也就是1+1>2效果。
根据双抗不同的结构特征,可以分为两类——有Fc区的IgG样双抗和无Fc区的非IgG样双抗。前者具有半衰期长,相对稳定的特点,但链错配问题极为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罗氏设计出了KiH平台、CrossMab平台。 在国内,康宁杰瑞的CRIB平台、康方的Tetrabody平台也是针对错配问题所设计。
无Fc区的非IgG样双抗具有成本较低且渗透率高,但半衰期较短需频繁用药,解决问题的核心也在于平台。代表性平台有安进的BiTE平台、HLE BiTE平台,赛诺菲的Bi-Nanobody平台。安进授权给给百济神州商业化的贝林妥欧单抗就诞生自BiTE平台。
由于双抗兼具CAR-T不及的安全性,以及ADC不及的疗效,即使众多开发聚焦于CD3,但其创新方向也前景俱佳,可以从全球重磅品种中窥得。
2021年全球销售额为30.2亿瑞士法郎的罗氏艾美赛珠单抗,其机制是辅助因子模拟,通过模拟FVIII的辅因子功能,同时桥接FIXa和FX,使FIXa在没有FVIII的情况下激活FX,恢复天然的凝血途径,长期有效控制出血,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全球首款靶向CD19/CD3的双抗安进的贝林妥欧单抗的机制则是效应T细胞重定向,通过特异性结合B细胞表面CD19和T细胞表面CD3,激活内源性T细胞,使CD19阳性的B-ALL细胞定向裂解,且激活的T细胞能够持续发挥肿瘤的杀伤作用,已获批成人和儿童R/R B-ALL治疗适应证。
靶向EGFR和MET受体的双抗埃万妥单抗,联用三代EGFR用于一线治疗EGFR突变NSCLC,该适应证的治疗方式长期受限于化疗,埃万妥单抗的上市极大的改善了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就国内而言,康方的卡度尼利单抗作为全球首款PD1/CTLA4双抗已经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宫颈癌。卡度尼利单抗诞生自康方独有的Tetrabody技术,同时靶向PD-1和CTLA-4,与共表达PD-1及CTLA-4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四价结合,阻断肿瘤微环境中的两种免疫检查点分子,降低活化T细胞攻击外周位点健康组织的倾向。该药物还展现了远高于PD-1与CTLA-4联用方案的疗效,安全性也与联用方案水平相当。
此外,康方出海的PD-1/VEGF双抗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也已经进入临床III期。进展较快的企业还有康宁杰瑞,其PD-1/CTLA4双抗、HER2/HER2双抗也进入了临床III期,分别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胃癌。 此外,国内大多数双抗开发临床早期,适应证也多为肿瘤。不过也能看到,像是眼科疾病、HIV-1感染、阿尔茨海默症等都在国内药企的“狩猎”范围内。
本文编辑自西南证券研报《双抗潮头,倍道而进》
双抗开发的差异化方向在哪?CD3、PD-L1之外还有哪些机会?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指导,E药经理人与赛默飞世尔中国主办,创百汇承办的“2023中国医药创新100峰会”将于4月27日在上海隆重召开。届时,将有100+创新企业,以及来自产业界、研发界、投资界的大咖,针对“双抗药物研发的差异化设计”话题为您答疑解惑。
(扫描下方二维码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