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上市公司榜单发布 ! 高新区十家上榜 !
收藏
关键词:
榜单上市
资讯来源:合肥高新发布 + 订阅账号
发布时间:
2022-12-01

11月30日下午,在2022安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安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2)》暨“安徽上市公司系列榜单”发布。
2022年安徽上市公司系列榜单从综合发展能力、业绩发展、创新能力、投融资水平等多个维度,综合评价安徽上市公司。
其中,高新区科大讯飞、工大高科、阳光电源、国盾量子、欧普康视等十家企业上榜。创新能力十强中,高新区有八家企业上榜。





资本市场呈现“安徽板块”新形象
《安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1年底,安徽上市公司总数达160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148家、港股上市14家、国外上市1家,居中部地区第1位、全国第9位,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其中,科创板上市公司15家,居中部地区第1位、全国第7位;北交所上市公司5家,居中部地区第1位、全国第5位。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认真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抢抓资本市场机遇,紧扣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充分运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平台的思维成事,推动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近两年实现9家企业上市,近五年实现13家企业上市。
截至2021年底,高新区上市公司总数达33家。
其中,A股上市公司29家、港股上市3家、国外上市1家。科创板上市公司7家,占合肥市科创板上市公司数54%,安徽省科创板上市公司数的47%;从新增来看,2021年高新区新增4家上市公司,占合肥市2021年新增上市公司的50%,占安徽省新增上市公司数近20%。
企业上市速度反映出企业所在区域优质企业成长速度,也体现出企业筹资发展和扩张经营的意愿,还代表着区域获得外部投资者资金来发展本地经济的能力。

从新增来看,2021年安徽共新增22家上市公司,其中4家由新三板精选层“平移”至北交所,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新增科创板上市公司7家,居全国第8位;新增注册制下创业板上市公司6家,居全国第8位。
安徽上市公司数量显著增长、结构愈发优化、质量持续提升,更加有力有效服务“三地一区”建设。
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占比近七成
上市公司行业结构反映了各行业发展情况,其变化可以体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重点。
近年来,安徽紧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聚焦十大新兴产业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截至2021年12月31日,安徽148家上市公司第一产业有2家,第二产业有110家,第三产业有36家,占比分别为1.35%、74.32%、24.32%,第二、三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分别新增18家、4家;所属十大新兴产业102家,占比68.92%,集中了全省2/3以上的上市公司,成为安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不同资本市场的功能有差异,所体现的企业属性也有差异。从板块分布来看,截至2021年底,安徽A股上市公司以主板市场为主,主板市场有100家,占到总数2/3,其次是创业板市场有28家,科创板市场有15家,北交所市场有5家。
安徽紧抓注册制改革机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强化资金链和创新链有效对接,推动本地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安徽新增7家科创板、6家创业板、5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占新增上市公司8成以上。
自1993年,美菱电器登录深交所,成为安徽省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安徽企业从此迈入资本发展的快车道。截至目前,安徽共有A股上市公司159家,其中主板102家、科创板19家、创业板32家、北交所6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是安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推动安徽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和更多优质企业上市,政府和企业都要责任共担、主动作为。政府层面,做大做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安徽板块;加快推动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健全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实施优质企业引育行动;注重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持续优化上市公司发展环境。
企业层面,聚力主营业务发展,提升综合发展能力;树牢价值管理意识,提升资本运作水平;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更好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合肥高新发布微信号
扫码关注我们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高新区上市办

“转、赞、看”
点亮“在看”保持优秀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