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投资高风险预警 | 投资观察

收藏
关键词: 投资新药创新药
资讯来源:研发客
发布时间: 2021-04-25


☆ 新近递交IPO申请的企业成立时间更短、产品研发亦处于更早期阶段。

☆ 3月份国内几家创新药研发公司的公告及股价波动均提示了风险


今年以来,国内生物技术公司参与IPO的热情依旧高涨。3月份又有多家公司递交上市申请。



新IPO申请研发阶段更早期


研发客统计了这五家申请IPO企业的成立时间和产品研发进度(见下表),发现对比于之前的IPO申请,新近递交IPO申请的企业成立时间更短、产品研发亦处于更早期阶段。



此前按照港交所18A新规则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虽然在递交IPO时,公司同样未实现盈利,但产品线中多有产品处于Ⅲ期研究后期或已获批上市,而上表这5家公司中,有3家公司研发进度最快的产品也仅处于Ⅱ期临床阶段。


另外,申请IPO的企业有年轻化趋势。迪哲医药2017年12月才宣布成立,至今不足4年,但已有报道称其有望成为A股“最年轻的企业”;首药控股的成立时间也才刚好5年。


此前这类公司多选择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3月19日在纳斯达克挂牌的康乃德生物,产品研发即处于较早期的II期临床阶段。当前这样的公司亦出现在港股和A股的IPO申请队列中,说明国内证券市场亦在进行更大胆的改革尝试。


生物医药股不再“稳赚不赔”


创新型公司的股价变动也充分反映出新药研发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属性。

信达生物的发行首日开盘价仅14.3港元,而现价已超过80港元,较开盘价翻了数倍。但3月份国内几家创新药研发公司的公告及股价波动,亦提示新药研发风险时代到来。

3月4日,科创板上市企业百奥泰宣布终止Trop-2 靶向 ADC BAT8003 以及 PD-1单抗 BAT1306两款在研新药的临床试验。此前的2月8日,公司亦公告终止针对乳腺癌的HER2 ADC项目 BAT8001的临床开发,3个项目累计研发投入损失3.4亿元。

两次消息公布后,股价都经历明显下挫。百奥泰2020年2月上市后,股价一直维持在30元之上,而近期仅在20元附近波动,损失近1/3。

同样经历研发失败的还有康弘药业。公司3月28日发布公告称,康柏西普自2018年5月启动的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PANDA研究宣告终止。

原因归结为2020年以来由于疫情影响,完全符合试验给药方案的病例已降低到不足入组病例的40%,此外68个试验中心,有一半以上的受试者视力在注射后较基线变化等于甚至低于零,与试验药物既往的临床研究以及真实世界大量的使用经验有很大差异。

事件发生后,康弘药业股价直接从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36.77元每股,经历数个跌停板后,降至20元之下,接近于腰斩。4月13日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截至2020年12月4日,该项临床试验已累计投入13.11亿元,另外不少媒体报道预测这一结果可能会对国内患者的使用信心产生影响。

此外,创新药公司的股价亦会受到同类产品研发使用情况的影响。从3月以来,阿斯利康和强生的腺病毒疫苗不断被曝光,注射后可能引发血栓,也4月9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MJ)发表的文章揭示了疫苗引发血栓可能的原理。

国内企业康希诺受境外疫苗不良反应的影响,公司科创板股价3月份至今也已累计下跌接近30%,4月14日当天,港股单日跌幅一度接近20%。虽然公司公告其采用的腺病毒与阿斯利康新冠疫苗所使用的黑猩猩腺病毒载体和强生新冠疫苗所使用的26型腺病毒载体不同,且接种中也未收到与血栓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报告。

这个月接二连三出现的坏消息让不少投资者感到惊讶,媒体报道也用夸张的字眼渲染大家内心的波澜,因为过去10年例,我们很少听闻国内新药研发失败的消息,虽然这样的新闻对于国外公司而言显得稀松平常。

事件也说明国内证券市场的医药板块未来也不再是投资者认为的“价值高地,风险洼地”,甚至这一板块的个股价格波动会比其他板块更加明显。而且这样的大幅股价波动不只是生物技术公司的专利,在通常认为的传统制药公司中同样可能出现。

近年国内的传统制药企业也在积极布局新药产品线,向创新型公司转型并将触角伸向海外,已有科伦药业、丽珠医药、绿叶制药等20多家A股上市公司向境外机构递交产品临床研究申请。

因此,未来针对国内市场医药板块的股票投资更需要投资者有一双甄别的慧眼,2020年医药股从年初到年尾经历的大起大落,再加上最近的接连“爆雷”事件,都在提示这一板块的投资高风险属性正在显现。

3月投融资交易



医药类上市公司市值排行






总第1299期
访问研发客网站可浏览更多文章
www.PharmaD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