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研发黑洞,【GSK VS 辉瑞】谁会杀出重围?

收藏
关键词: 辉瑞研发GSK
资讯来源:药渡
发布时间: 2022-11-05

来源:会会药咖


RSV疫苗研发的海量投入,像是“落入了一个巨大的黑洞”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季节性传染病毒,健康的人体细胞是分散的,而RSV病毒会使人体多个单核细胞聚合在一起,变成巨型的多核细胞, 这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首要致病原。
目前全球唯一获批的RSV感染预防药物是阿斯利康的Synagis(帕利珠单抗),疫苗仍是市场空白,据分析师估计,全球RSV疫苗市场至少达100亿美元。
然而RSV疫苗研发是一部屡战屡败的血泪史: 辉瑞、Novavax、GSK都曾在这一领域摔倒 因新冠疫苗为人所熟知的 Novavax更险些破产。
RSV结构谜题 破译“双面”F蛋白 
RSV疫苗研发的难点在于其病毒结构, RS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包括8种结构蛋白(F、G、M2-1、M2-2、SH、N、P、L)和 3 种非结构蛋白(NS1、NS2、NS3),其中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 , F)和粘附蛋白(attachment protein, G)是病毒入侵人体的关键。

G蛋白能与宿主细胞膜受体结合,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内;F蛋白既在病毒进入人体中起到关键作用,又会促进被感染细胞与周围健康细胞之间的合胞体形成。

理论上两者都可以成为疫苗研发的理想靶标,但相对于F蛋白,G蛋白变异较多,相对不稳定,因此F蛋白成为了疫苗开发的重要靶点。

RSV的结构

问题随之而来,F蛋白有两个构相,在感染人体之前,F蛋白处于融合前(pre-F)的亚稳态结构,而在感染人体后,F蛋白又会不可预测地转换为另一种稳定的融合后(post-F)结构。

post-F构象的蛋白,存在着自然保护效果较低的问题,而如果用pre-F蛋白做抗原,稳定性又很难保持。

随着RSV病原学和结构生物学的研究不断深入科学家们研发了对该蛋白结构进行改造的技术,在增加稳定性的同时也保留了F蛋白pre-F构象的中和敏感性表位,使得pre-F抗原疫苗成为了可能。

辉瑞 vs GSK 并驾齐驱的竞赛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多款在研RSV产品。从技术路线来看,多种技术同时存在,如减毒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病毒载体疫苗,mRNA疫苗等,其中腺病毒载体技术和蛋白亚单位疫苗占据了主体地位。

研发企业方面,以GSK的AReSVi 006与辉瑞的 RSVpreF占据领先地位,二者均在近日发布了积极的三期临床试验结果。



· GSK的老年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候选疫苗三期数据显示,在关键试验中,严重RSV疾病降低了94.1%,总体疫苗有效性为82.6%
· 辉瑞的的老年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候选疫苗三期数据显示,疫苗效力为85.7%,疫苗耐受性良好,没有安全问题

此外,阿斯利康和赛诺菲也正在开发一种用于婴儿的长效抗体nirsevimab,在3期试验中,RSV相关下呼吸道感染疫苗效力为74.5%。目前辉瑞公司称将在秋季申请批准,GSK更已获得了FDA的优先审查地位,二者极有可能会迎来一场激战。

越来越多的药企涌入RSV赛道,正面交锋只会愈加频繁。
















免责声明


“药渡”公众号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公众号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