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不是认证园区!
赶快前去认证园区吧!
来源:会会药咖
G蛋白能与宿主细胞膜受体结合,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内;F蛋白既在病毒进入人体中起到关键作用,又会促进被感染细胞与周围健康细胞之间的合胞体形成。
理论上两者都可以成为疫苗研发的理想靶标,但相对于F蛋白,G蛋白变异较多,相对不稳定,因此F蛋白成为了疫苗开发的重要靶点。
RSV的结构
问题随之而来,F蛋白有两个构相,在感染人体之前,F蛋白处于融合前(pre-F)的亚稳态结构,而在感染人体后,F蛋白又会不可预测地转换为另一种稳定的融合后(post-F)结构。
post-F构象的蛋白,存在着自然保护效果较低的问题,而如果用pre-F蛋白做抗原,稳定性又很难保持。
随着RSV病原学和结构生物学的研究不断深入,科学家们研发了对该蛋白结构进行改造的技术,在增加稳定性的同时也保留了F蛋白pre-F构象的中和敏感性表位,使得pre-F抗原疫苗成为了可能。
辉瑞 vs GSK 并驾齐驱的竞赛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多款在研RSV产品。从技术路线来看,多种技术同时存在,如减毒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病毒载体疫苗,mRNA疫苗等,其中腺病毒载体技术和蛋白亚单位疫苗占据了主体地位。
研发企业方面,以GSK的AReSVi 006与辉瑞的 RSVpreF占据领先地位,二者均在近日发布了积极的三期临床试验结果。
此外,阿斯利康和赛诺菲也正在开发一种用于婴儿的长效抗体nirsevimab,在3期试验中,RSV相关下呼吸道感染疫苗效力为74.5%。目前辉瑞公司称将在秋季申请批准,GSK更已获得了FDA的优先审查地位,二者极有可能会迎来一场激战。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