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花开 发展加快 ——唐山高质量发展项目观摩活动走进高新区
收藏
关键词:
-
资讯来源:河北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发布时间:
2021-08-05
盛夏的高新
处处生机盎然
热潮涌动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花开满地
跑出“加速度”
创出“新高度”
发展动能强劲十足
活力澎湃
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最强乐章!
▼▼▼
▼▼▼
8月4日上午,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张古江,市政协主席胡国辉,市人大党组书记、市委宣传部长杨洁等市四大班子领导带领全市2021年第二季度重点项目观摩团来到高新区实地观摩重点项目建设情况。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庞秋原,管委会副主任赵全成陪同观摩。今年以来,高新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实施项目建设专班化运作模式,“线上+线下”同步招商,“谋划+实施”一起推进,迅速掀起了产业项目建设热潮,全年重点推进产业项目52个,总投资157亿元。2020年,高新区被评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今年,又被国家发改委等四部评为全国6个“真抓实干、成效明显、通报表扬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之一,为全省唯一。
项目建设是稳定经济基本盘的“压舱石”“千斤顶”,是加快“四个高新”建设的重要动力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一个个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大项目、新项目在高新区落地开花,项目建设亮点频闪的背后,高新区有哪些“真招”“实招”?
发挥现有企业优势上项目
今年以来,高新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强力推动引领区域发展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焊接产业龙头企业开元集团投资11.7亿元建设的焊接机器人及系统项目,智能仪器仪表领军企业汇中公司投资2亿元建设的超声测流仪表产业园已竣工投产。此外,国华科技的高端离心振动设备项目将建成国内最大的洗选煤成套设备生产基地。百川智能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将打造全国最大的轨道交通检修试验设备研发制造基地。发挥区位优势引项目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以京唐智慧港为主要承接平台,以京唐城际铁路建设为契机,打好“不是同城胜同城”区位优势牌,推动产业项目加速落地。京津冀高端制造产业e家项目一期已完工,并有40余家京津企业签约入驻。苏宁冀东智慧电商产业园项目已投入使用。中国邮政的唐山综合电商物流园项目、陆凯科技的大型能源分级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等项目近期将开工建设。发挥创新优势育项目
突出创新驱动,深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行动、科技企业孵化“筑巢育凤”行动,加速建设了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目前,高新区已有高新技术企业237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20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3家,均位居全市第一。帝马科技新能源环保设备、德润达智能轨道交通部件、平升电子智能传感系统等20余个科技项目已开工并加快建设。
想不想知道观摩团在高新区
都观摩了哪些重点项目?
一起来看
▼▼▼
项目由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中信集团下属中信重工的控股子公司。总投资10亿元,占地70亩,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主体为面积3.4万平方米的1栋连体建筑,包括特种机器人研制、远程控制、培训体验、检测、展示及综合服务五大中心,现已全面投入使用。集团正在对二期项目进行谋划筹建。全部达产后,年产特种机器人3000台,销售收入20亿元,利润5亿元,税金3亿元,解决就业800人。
项目总投资3亿元,占地50亩,总建筑面积2.77万平方米,由国内减隔震行业领军企业——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北京大兴机场、北京城市副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等重点项目。项目于2020年3月开工建设,现已试生产。达产后,年产减隔震产品10万套,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5000万元,解决就业150人。该项目打造了国内最大的减隔震智能化生产基地和抗震防灾科普基地,建设研发、检测、科普展示“三个中心”和智能化生产、减隔震技术应用示范“两个基地”。该项目依托周福霖院士工作站,筹建周福霖抗震新技术发展奖励基金会,促进国内减隔震及抗震技术推广应用。
项目总投资1.1亿元,占地25亩。项目建成后,年产5万台光纤感知智能消防预警系列产品,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润5000万元,税收8000万元,解决就业岗位200个,成为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机器人光纤传感技术、光电智能一体化研发生产制造基地。该项目是智慧应急产业支撑项目,将建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纤传感技术、光电智能一体化研发生产制造基地,为全市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北京大兴机场、雄安新区综合管廊等项目。
一排排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
项目建设星罗棋布、遍地开花
下一步,高新区将立足优势、创新引领
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
制造“燃点”
形成“爆点”
打造“亮点”
催生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高新区经济发展乘风破浪、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