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正式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以提高我国制药行业整体水平,保障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医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同时,也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埋下了伏笔。
2018年5月31日上午,国家医保局挂牌成立。次日《人民日报》发专文解读医保局正式成立会带来啥改变?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朱铭表示,医保局整合了国家发改委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职责,在药品、医疗服务定价具有主导权,将对严格控制医疗机构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发挥重大作用。
可以看出,自2016年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奠基,到2018年医保局成立,从药品质量、机构设置和舆论风向,我国的药品集中采购环境发生了积极变化。与此同时,医保局、卫健委、药监局、工信部等各部门系统集成,从宏观调控和顶层设计角度为药品集中采购做足了充分准备。
2019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的通知》,药品集中采购的大幕正式拉开。首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城市为试点,从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对应的通用名药品中遴选试点品种,这就是医药行业和药品集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4+7”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一直以来,药品带量采购的目标主要有3个,一是降低群众药费负担,二是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三是提高群众用药安全,这也是历次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遴选品种、明确限价、修订规则时所遵循的底层逻辑。不过,作为国家顶层设计和三医联动改革中的关键一环,药品带量采购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2019年11月,卫健委发布《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印发关于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若干政策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抓住契机,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推进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构建全国统一的药品生产流通市场格局,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等联动改革,推动实施药品医保支付标准,以及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十五条举措,核心目的在于促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放大改革效应,更好推动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身为医药行业中的一员,身处快速变革的医药产业,同时又作为一名普通的医疗服务使用者,我们应该意识到,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意义深远,利国利民。截止目前,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纳入294种药品,平均降幅超52%,每年可为患者节约药品费用1201亿元,2021年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较2012年下降了7个百分点。而随着药品销售与处方之间的直接利益关系被切断,行业生态得到有效改善,集采中选品种销售费用率降到10%以下,头部企业研发费用上升到20%以上,行业朝着研发创新的方向快速发展。
不过,罗马并非一天建成,改革也非一日之功。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相关问题和反思也浮出水面。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进展如何?未有仿制药过评品种面临哪些困难?集采常态化进行,中选品种如何保证药品质量和生产供应?供给侧、需求侧改革如何联动深化?作为“三医”联动改革中的关键一环,医务人员绩效薪酬改革如何有效推进?窗口期在哪里?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感慨于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取得的重要成就,心怀医药行业参与者的使命与责任,我们诚邀您参加2022年(第39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与领导专家和企业同仁一起,探讨药品集采乃至“三医”联动改革的显著成效、当前问题、机遇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产业发展建言献力,共同见证医药行业更美好的明天!
大会议程
9月24日

►►►
讨论议题
1. 《中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调研报告》
2. 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分享
►►►
讨论议题
1. 卫生技术评估在建立健全重特大疾病患者保障体系中的应用实践
2. 围绕DRGs/DIP改革,各参与主体如何协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3. 信息化如何助力医疗保障精细化、标准化、一体化高质量管理
4.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对完善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和支付生态有何作用
►►►
讨论议题
1. 药师未来定位及其在医院医保支付与药学管理中的价值与实践
2. 互联网+药学有机融合与模式转型对药学学科建设与管理的启示
3. DRGs/DIP改革对创新药物临床诊疗可及性与合理用药影响
►►►
讨论议题
1.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推进情况
2. 短缺药供应保障与原料药管理现状
3. 鼓励仿制药目录工作情况
4.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与合理用药规范现状
►►►
讨论议题
1. 如何提升医药原始创新能力
2. 如何强化产学研用金链条加速创新转化
3. 如何构建创新生态环境,提升行业创新效率
►►►
讨论议题
1. 医保支付标准与集采药品中标价协同研究
2. 集采中选药品优先合理使用的机制设计与落地思考
3. 集采协议期满药品接续工作的优化思考
4. 集采中选品种市场分析洞察
►►►
讨论议题
1.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新趋势、新发展和新方法
2. 药物经济学在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药(生物药、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布局及多维度评价中的应用
3. 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与医保准入和医保动态调整
4. 多适应症、相同适应症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经济学评估考量
5. 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中对照品的选择
6. 药物经济学在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应用
7. “双通道”机制对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落地的影响
8. DRG/DIP如何促进新药和新技术的临床使用
9. 罕见病用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特征和挑战
►►►
讨论议题
1. 孤儿药的相关政策(优先审评、医保准入)建议与思考
2. 如何建立适合的孤儿药药物经济学评估与支付体系
3. 孤儿药临床研究的关键问题点分析与讨论
4. 真实世界研究如何助力罕见病的诊断和孤儿药的临床应用
5. 罕见病多层次保障体系中,各类保障如何进行更好的衔接
6. 专家对国家层面设立罕见病专项基金的建议
►►►
讨论议题
1.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思路
2. 疫情防控未被满足的需求及创新方案的应用
3. 医药战略储备流程和机制的发展方向
►►►
讨论议题
1. 以监管科学引领提升药品监管效能
2. 监管科学如何高效促进药物创新研发
3. 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加速注册审批通道(中药新药、罕见病药物、儿童用药、公共卫生用药、抗肿瘤药物等)
4. 长三角药品审批注册一体化管理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
5. 分析解读《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6. MAH制度和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监管
►►►
讨论议题
1. 如何打造闭环的医院精细化管理模式
2. 医保支付背景下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应用与实践探讨
3. 创新支付改革,如何做到三方共赢
版块一
推进公立医院内涵式发展
►►►
讨论议题
1. “十四五”医疗服务体系改革方向与责任
2. 关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最新政策解读
3. 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4. 医院提质增效与精细化管理与实践
5. DRG/DIP强化“控费与增效”
6. 医工融合创新体系打造优势学科集群
7. 研究型、创新型医院建设
版块二
科技赋能医疗服务创新
►►►
讨论议题
1. 现代智慧医院探索与思考
2. MDT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3. 智慧互联网医院打造分级诊疗新模式
4. 数字化转型下质效与药事管理
5. 专科化、特色化医院运营的突破与挑战
6. 互联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实践经验
7. 公立医院学科、人才、管理的三方联动
►►►
讨论议题
1. 大数据透视中标弃标落标未集采产品
2. 大数据助力院内品种走出营销迷宫
3. 处方数据对营销效能的提升
4. 大数据解析院外多渠道营销策略
5. 院内/院外一体化营销战略制定的关键
6. VBP背景下,品种院内院外营销的挑战与机遇
7. 大数据助力差异化市场策略和营销路径
8. VBP落标特药品种的院外市场布局策略
9月25日

►►►
领导致辞
►►►
医药主管部委政策解读

2021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
2022年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
2022年中国医药工业最具投资价值企业
2022年中国医药工业最具成长力企业
2022年中国医药新锐创新力量
►►►
创智者说
如何构建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创新生态
9月26日

►►►
讨论议题
1. 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展望
2. 医药流通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3. 医药研发与外包合作模式创新
4. 医药产业数字化赋能
►►►
讨论议题
1. 多学科交叉引领生命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变革
2. 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的辩证思考
3. 医药研发与临床治疗领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思考
4. 新型药物递送平台研究进展与趋势研判
5. 如何护航创新药出海
►►►
讨论议题
1. 院内市场的“变”:传统营销退潮后的创新转型
2. 院外市场的“机”:后疫情时代下的院外零售升级
3. 中国零售药店数据库上线仪式
4. 药品市场快速变化的行业背景下,企业如何整合资源、积极应对
5. 药企如何做好渠道下沉和基层市场推广
6. 院内营销团队的管理挑战和变革策略
7. 院外零售市场的合作新生态
►►►
讨论议题
1. 中国儿童药物相关政策解读
2. 儿童药物的用药管理与可及性现状与未来
3. 儿童药物研发技术创新探索
4. 儿童药临床需求与用药安全规范研究
5. 儿童药物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
对接圈层
1. 百强企业
2. 创新药企业
3. 商业企业
4. 产业链企业
9月27日

会务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会务联系:021-62477965、62474272
详情请持续关注大会官方微信“医药地理”
如受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会务组将按相关规定调整会议有关事宜,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大会最终解释权归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组委会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