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临床试验表明此次上市新药可减少HIV感染者服用免费药物组合产生的不良反应,但有多少患者愿意自费购药,或仍待观望。

中国HIV感染者即将有新的治疗选择。临床试验表明,一款近期上市的新药可减少感染者服用免费药物组合产生的不良反应,但有多少患者愿意自费购药,或仍待观望。
6月28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工作动态称,已经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批准艾迪药业( 688488.SH )申报的1类创新药艾诺韦林片(商品名:艾邦德)上市,该药属于HIV-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可与核苷类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成人HIV-1感染初治患者。
艾迪药业于2020年7月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受此消息利好,艾迪药业6月28日涨12.19%,29日股价回落。当天收盘价为21.88元,总市值近92亿元。
HIV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AIDS)病毒,其分为两型,其中HIV-1型占主导地位。HIV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遗传物质为RNA,此类病毒可以编码逆转录酶,将病毒的RNA逆转录成DNA,插入寄主的基因组中。国家药监局网站介绍,艾诺韦林可以通过非竞争性结合HIV-1逆转录酶,达到抑制HIV-1病毒复制的目的,“该品种上市为HIV-1感染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HIV感染及艾滋病流行目前仍是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家卫健委疾控局曾在2019年末发布数据称,2019年1—10月,全国新报告发现HIV感染者13.1万例,截至当年10月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95.8万,整体疫情持续处于低流行水平,但报告存活感染者持续增加,其中部分源自新发感染。(详见财新网《全国现有艾滋病感染者报告95.8万 老年男性增长迅速》)
而2020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艾滋病位处中国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数前列,其与另外4种传染病,即新冠肺炎、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狂犬病的报告死亡数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99.5%。
解药|又两款艾滋病预防产品研发濒临失败 疫苗有多远? [2021-03-31]
近期两篇刊载在权威期刊上的HIV预防性产品研究论文结果“负面”,为艾滋病疫苗研发再次蒙上阴影。
3月18日和25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先后发表《应用中和抗体预防HIV-1感染的两项随机试验》(Two Randomized Trials of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to Prevent HIV-1 Acquisition)和《成人接种ALVAC-HIV和二价C亚型gp120–MF59的疫苗效力》(Vaccine Efficacy of ALVAC-HIV and Bivalent Subtype C gp120–MF59 in Adults),涉及两款此前备受期待的或可预防HIV感染的候选产品,包括一款疫苗和一款广谱中和抗体,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艾滋病人的权利保护难题[2020-11-02]
在修订艾滋病防治条例时,遇到了观念上的障碍,以及艾滋病人权利该如何兑现、落实的困扰问题。
为什么要对艾滋病患者进行立法保护?艾滋病是个特殊群体,中国自 1985 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艾滋病成为一个敏感词,艾滋病人是一群被戴上“有色眼镜”的人,如果有谁不幸感染了艾滋病,就不仅仅只是一种绝症,一种死亡,更是深深的社会隔绝、抛离甚至歧视。
在很多人看来,艾滋病人群大多有吸毒、不洁性交,包括同性恋、卖淫嫖娼的行为,这些行为属于道德有瑕疵,公众内心普遍有厌恶和恐惧,因此在道德认知上,容易存在先入为主的误区,习惯把艾滋病与卖淫、吸毒或者不洁性生活联系在一起,把艾滋病和道德判断联系起来,理所当然的认为,艾滋病患者就是社会的垃圾、渣子,理所应当得到报应,受到折磨,甚至期盼他们能在疾病与痛苦中死去。我们怎么能为这些人“立法”呢?
国风|全球艾滋病防控资金大幅下降 防艾进展不一 [2019-07-29]
全球可用防控艾滋病资金首次出现大幅下降,防艾进展放缓。近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全球艾滋病最新情况——以社区为中心》报告,其中提出,目前防艾进展不一,部分国家仍无法遏制艾滋病新发和死亡人数攀升。
全球新感染HIV病例数和死亡数持续下降,但与2020年目标仍有不小差距。2016年,联合国发表《联合国关于终结艾滋病的政治宣言》(下称《政治宣言》)提出,成员国应承诺,到2020 年每年新增艾滋病感染者应减少至50万以下,即较2010年减少75%,死亡人数也少于50万。至2030年,应终结艾滋病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