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
胃肠间质瘤中KIT和PDGFRA突变
约70%的PDGFRA突变为D842V突变,该突变介导伊马替尼原发性耐药。最近开发的PDGFRA抑制剂crenolanib能够克服D842V突变耐药。
第二个最常见的是842到845密码子的缺失,这种突变对伊马替尼敏感。
50%以上的原发性、局限性和可切除性GIST可单独通过手术治疗。但是大约25%的患者在诊断时就已经发生转移,约40%的患者在初次外科手术后复发。
长时间内,GIST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常规化疗的有效率<5%,晚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为18个月。直到2000年,多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用于GIST的治疗,这种状况才得以改善。。
伊马替尼是20世纪90年代早期开发的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伊马替尼是个多激酶抑制剂,具有ABL、KIT、PDGFRA等激酶抑制活性;因此,是治疗GIST的理想药物。
KIT受体通常处于活性构象和非活性构象之间的平衡状态。非活性构象受到由膜旁结构域所赋予的空间位阻的支持,这种位阻阻止了活化环假设激酶活化所需的构象。在这种非活性状态下,伊马替尼与铰链区的氨基酸Cys673、近端激酶结构域中的Glu640以及近端和远端激酶结构域之间的DFG基序中的Asp810和Phe811结合;伊马替尼这种结合能够稳定KIT激酶处于失活构象状态。
伊马替尼首次用于临床治疗一名50岁的女性转移性GIST,其疗效显著。大规模的国际临床试验表明,伊马替尼在70-85%的晚期KIT阳性GIST患者中实现了疾病控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0-24个月。
目前,伊马替尼是GIST的一线治疗药物,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晚期GIST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5年左右,34%的患者存活时间超过9年。
最近,伊马替尼也被证明可以降低治愈性手术后复发的风险。
靶向药物耐药
虽然伊马替尼的应用给GIST临床治疗带来突破性进展,但并不是所有GIST患者都有效,而且大多数接受伊马替尼敏感的GIST患者大多会产生耐药性并最终恶性进展。
对KIT和PDGFRA抑制剂(如伊马替尼)治疗的耐药性可分为两类: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耐药:大约10%的GIST患者有原发性耐药。KIT外显子11、KIT外显子9和野生型GISTs对伊马替尼的原发耐药率分别为5%、16%和23%。
尽管在没有伊马替尼治疗的情况下,KIT第11外显子突变GISTs的临床预后较差,但该突变在体外对伊马替尼高度敏感,其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50)<100nm;而KIT第9外显子突变和KIT野生型GIST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较低(约1000 nM)153。因此,伊马替尼在外显子9突变患者中的剂量不足可能是造成明显耐药性的原因。
根据体外数据,GIST中最常见的PDGFRA突变D842V,对伊马替尼具有很强的抗性。这种突变有利于激酶结构域的活性构象,因此不利于伊马替尼的结合。
继发性耐药:
在伊马替尼最初受益后,绝大多数患者最终会出现疾病进展或继发性耐药。
与主要在外显子9和11编码的KIT激活突变不同,激发突变集中在KIT激酶结构域的两个区域,这是伊马替尼靶向的结构域:
一种是ATP结合袋,由外显子13和14编码,其突变直接干扰药物结合;
第二个是激活环,突变可以稳定KIT的活性构象,从而阻碍药物相互作用。
几乎所有的外显子17或18 KIT继发突变也可以作为原发激活突变,从而潜在地增加激酶活性。
在GIST中也观察到PDGFRA突变耐药,最常见的是获得性D842V突变(激活环)。
更令人警醒的是,不同病变之间,甚至同一病变的不同区域内,存在着相当大的异质性耐药。有报道说
在一个单独的病变部位,有多达5个不同的耐药突变;
在同一个病人的多个肿瘤中有多达7个不同的激发耐药突变。
这种耐药性的异质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线伊马替尼治疗后挽救TKI疗法的疗效,因为耐药少数克隆的多样性阻止了任何特定TKI对GIST细胞的系统性根除。
尽管KIT的继发突变是获得性对伊马替尼治疗产生耐药性的最常见原因,但还有其他多种因素参与其中,如KIT和PKC表达下调或丢失、IGF1R的过度表达、粘着斑激酶(FAK)、AXL过度表达等。
新一代靶向药物
舒尼替尼(Sunitinib)和瑞戈非尼(regorafenib)对伊马替尼耐药的GIST具有活性,在伊马替尼失效后被用作二线和三线治疗药物。不幸的是,由于耐药克隆的异质性等原因,药物有效能够维持的时间比较短。
舒尼替尼(Sunitinib)对KIT外显子13和14的改变(例如p.V654A或p.T670I)是有效的,因为它的结合不受突变的阻碍。然而,由KIT外显子17和18编码的受体激活环(A-loop)的继发突变对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都有耐药性。
瑞戈非尼(regorafenib)用于治疗GIST在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失败后患者。尽管它已经证明对A环中的某些突变具有活性,但由于不能抑制p.D816V突变,因此其临床益处相当有限,并且在一年内会再次发生不良进展。
Avapritinib(BLU-285)是一种口服的、强效选择性的 KIT 和 PDGFRα 抑制剂。Avapritinib在 KIT 和 PDGFRA突变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显示了广泛的抑制作用,包括 PDGFRA基因 D842V 突变和其他原发或继发耐药突变;但仍对多个KIT及PDGFRA突变无效。
2020年5月16日,再鼎医药合作伙伴Deciphera制药公司宣布,FDA提前3个月批准其广谱KIT和PDGFRα激酶抑制剂Ripretinib(Qinlock,DCC-2618)上市,用于四线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GIST);Ripretinib适用于先前接受过3种或3种以上激酶抑制剂治疗的成人患者,包括:伊马替尼[imatinib]、舒尼替尼[sunitinib]、瑞戈非尼[regorafenib])等。
因此,Ripretinib(DCC2618)的上市进一步解决了GIST的临床耐药问题。
但所有靶向治疗药物均会最终产生耐药,因此GIST的治疗仍面临持续不断的挑战,我们也需要开发更加安全有效并且克服耐药的药物。
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生物制品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生物制品微信群!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