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确诊2亿,死亡430万,关于新冠的绝望未来!

收藏
关键词: 关于
资讯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
发布时间: 2021-08-07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新冠已经致全世界超2亿人感染,近430万人死亡。



去年,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了一篇Science:根据论文中的描述,无论是否能研发出疫苗,新冠病毒都可能会陪伴人类到2025年。


那么,2025年以后人类能摆脱新冠病毒吗?不,只是到时我们就已经习惯了这种隔离的生活方式了……



具体来说,这篇论文关键说了这几点:


1、被我们寄予厚望的疫苗,作用很可能会逐渐减弱。


因为人类感染者产生的抗体有效期可能只有40周(<300天),比疫苗的研发周期都要短!


如果疫苗作用不断下降,病毒不断变异,那么新冠将会变成一个10-50倍致死率的流感,在全世界范围内反复爆发收割人头。


2、未来各国的策略,就是尽可能采用疏离措施,把感染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以确保医疗体系不崩溃。


3、新冠会长期成为老年人类的头号杀手,而人类整体的医疗支出会大幅上升,预期寿命会降低。


现在看来更可能的情况是:以后的每一年,病毒都会呼啸而来,直到地老天荒.……


而哈佛大学的这篇论文,已经在不少程度上得到了验证!


现在,新冠病毒不断在变异,传播力和毒性越来越强。新冠疫苗在预防德尔塔上效力已经在降低,开始只对重症提供保护效果,而打过疫苗的人也会感染新冠并传播。


新冠病毒又出来新变体了,

比Delta 变体更凶悍,

出现抗原漂移

致死率高达35%

在南美传播极为广泛,

拉姆达已找到通往欧洲之路,

事情变得更糟糕!


热点


新变体抗原漂移,致死高达35%



你还在谈Delta色变吗?你不知道的是,比Delta变体更凶悍的新冠变体将要袭击全球,致死率高达35%,这种新冠病毒的新变体就是刚被命名的SARS-CoV-2变异株。


这个新变体是由英国政府紧急情况咨询小组通过对现有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和其进化路径研究后发现的,新冠病毒未来可能出现“抗原漂移”的变异可能——也就是当病毒突变到一定程度时,先前的抗体不再起作用,从而导致感染率和死亡率进一步增加


这个小组的科学顾问警告称,这种致死率更高的变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几乎肯定会发生’”,而这种变异毒株的致死率最高可达35%。

另据拉美社最新报道,预印本开放获取资料库美国生物学论文档案网(BioRxiv)7月29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指出,新冠病毒的拉姆达变体不仅具有高度传染性,而且可能逃避中和抗体。


报道称,日本的一组科学家提出,他们在秘鲁发现的、现在至少在30个国家广泛传播的该变种毒株的刺突蛋白具有高度传染性,而这种高传染性主要是由该病毒出现的T6I和L452Q突变导致的,这些突变改变了该病毒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细胞受体结合的性质。

生物学论文档案网指出,尽管这项研究迄今尚未经过同行评审,但可以确定拉姆达变体病毒感染细胞的活跃程度不亚于Delta变体,后者目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传染性的毒株之一。


这项研究指出,RSYLTPGD246-253N突变使该变体能够逃避中和抗体,并被专家描述为一种“独特”的突变,这种特有的突变只存在于在南美洲造成广泛传播的拉姆达变体病毒中。

报道还称,为了中和这种也被称为“安第斯变体”的病毒变体,大约需要产生比中和其他毒株多1.5倍的抗体,这是因为N端结构域的大部分基因编码区序列消失了,而抗体通常在这个位置与可能进入细胞的刺突蛋白相结合。

热点


在南美传播极为广泛



2020年8月,科学家首次在秘鲁发现了一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C.37,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拉姆达”。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6日报道,这种新毒株可能拥有能增强其传播能力的变异,正在全球多个国家传播。


“拉姆达”变种首次在秘鲁被发现后迅速传播。6月14日,WHO将其归为“关注变种”(VOI)。VOI变种指可引起社区传播、传播集群,或在多国发现的变异病毒。一旦变异毒株出现传播力、毒力增强,或使现有检测、治疗方法、疫苗效果降低,其将被归为“担忧变种”(VOC),“德尔塔”就属于VOC。


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6日报道,在澳大利亚成为最新发现“拉姆达”的国家后,这个毒株已经扩散至31个国家,在南美国家的传播率尤其高,现在占整个秘鲁新增病例的约81%,邻国智利感染该变种的患者也达到新增病例的约1/3。而且,这种变种最近在英国突然出现。6月25日,英国公共卫生部报告了6例“拉姆达”变种病例,均与海外旅行有关。


“拉姆达”变种正在受到监测,因为它携带了一些可能增强其传播能力的突变。与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相比,“拉姆达”变种的刺突蛋白中有7个突变。


WHO称,其中一些突变可能增加病毒的传染能力,或降低某些抗体中和病毒的能力。例如,“拉姆达”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域(病毒借此附着到人体细胞上)中有一个被称为F490S的突变。发表于《基因组学》杂志7月刊上的一篇论文指出,F490S可能是一种“疫苗逃逸突变”,它既可能使病毒更具传染性,也可能降低疫苗产生的抗体识别变异的能力。


根据WHO的分类,一旦一个变异毒株出现了传播力增强的趋势,或该毒株令现有疫苗的效果降低,就将把该变异毒株标记为VOC,目前被归类于VOC的包括阿尔法、贝塔、伽马和德尔塔变异。


不过,英国公共卫生部称,这些影响还只是理论上的,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这种变种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或使目前使用的疫苗效果降低,需要开展更多研究来确定这一突变是否真的影响了病毒的行为。

热点


拉姆达已找到通往欧洲之路



欧洲多家媒体形容,拉姆达目前已经找到了“通往欧洲的路”。

英国公共卫生部在近期报告中称,在英国已经出现了6例由拉姆达变异毒株引起的新冠肺炎病例,病例的出现均同海外旅行相关。该部门还认为这种病毒“潜在增加了传播性或可能增加了对中和抗体的抵抗力”,对此需要增强研究。

在疫情明显恶化的西班牙,情况则要更严重一些。据西班牙媒体消息,西班牙坎塔布里亚北部地区已记录了80例拉姆达变异毒株确诊病例。

据了解,目前欧洲不少国家之间已经恢复了旅行并降低了防疫措施,而新的变异病毒出现让不少还没打疫苗的德国民众很焦虑,不过目前德国疫苗的供应量增加,基本上预约就可以打上,而且已经开始实施德国政府推荐的“混打”方案,即第一针打过阿斯利康疫苗,第二针会给打辉瑞疫苗。

“这次新变异毒株的出现也促使了我身边一些犹豫的人去预约打疫苗。”久居德国的张女士表示,德国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KI)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七天感染率,目前这一数据再度有所上升。

根据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数据,目前德国感染德尔塔毒株的确诊病例占新增确诊病例的近二分之一,本周七天的感染指数是5.1——也就是说,每10万名德国居民一周新增的感染人数为5.1人。由于德国国内也存在尽快解封诉求,德国科学家正在紧密监测各项指数。


来源综合:医健趋势、华人海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