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强生骨科陈敏:共建数字生态,让创新产品技术去更远的地方

收藏
关键词: 专访共建骨科强生
资讯来源:E药经理人
发布时间: 2022-11-08
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骨科疾病的医疗需求迅速上升,且不断往个性化、精准化上迁移。
作为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强生医疗科技,在落子中国市场数十年时间里,正是循着这一轨迹,持续探索着服务中国骨科患者的创新“解法”。

从不断推出前沿创新成果,到沿着数字化发展趋势构建生态、推动技术下沉,强生式的数字化创新已有具象,并逐步惠及更多患者。作为进博会的“老朋友”,强生每年展示的创新产品,其设计研发都基于中国骨科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痛难点,随后其“溢出效应”凸显,创新价值一一兑现。例如此前的ATTUNE全膝关节置换系统,专门针对中国患者骨骼特征和病患需求进行研发,通过进博会落地之后,目前已成功走进1200多家医院,累计服务超过5万名中国膝关节疾病患者。

今年,强生医疗科技骨科事业部带来了两款“中国首秀”产品,此外还展示了“关节纵横”数字化智慧运营解决方案、Trumatch™端到端数字化系统等内容,最新数字生态的画卷亦是吸引力十足。
加入强生医疗科技中国十余年的陈敏,见证了强生骨科不断加速的创新步伐和迭代前行。这一次,陈敏带领强生骨科团队第五次亮相进博会,其骨科新产品有何惊喜?强生骨科的数字化生态有何新解读? 
强生医疗科技骨科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 陈敏

01

立足患者需求,创新成果“首秀”

第五届进博会上,强生骨科迎来两款前沿创新成果的正式亮相。
第一款是针对脊柱外科手术的新品——神经监护仪Sentio™ MMG。 据陈敏介绍,该产品能够帮助术者更精准地监测运动神经的状态,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它最大的创新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Sentio™ MMG
一是准确。 “脊柱手术极其复杂,椎管内及周围遍布脊髓及其发出的神经,医生要在非常有限的空间里完成手术操作,术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保护神经避免损伤。” 陈敏谈到,“相较于之前通过记录电流变化来监测神经状态的技术,这款产品通过监测肌肉的收缩来确认神经状态,它更不易受到手术室各种电器设备的电流干扰,监测结果更为准确。 二是易用。 Sentio采用了智能传感贴片,在准备过程中,不需要做皮肤切口插入感应针,而是可以直接将智能贴片贴在皮肤表面,就能起到监测和反馈作用,不仅减少了操作步骤,也使患者感受更舒适; 三是高效。 Sentio还配有直观的用户界面,术者可以通过颜色和数字直观量化的监测神经状态,不需要再配备额外的技术人员进行翻译解读,使整个手术过程更为高效。

还有一款是针对常发病肩袖损伤在微创手术中的自攻设计的免打结锚钉HEALIX ADVANCE™ Self-Punching Anchor。对比传统锚钉,这款锚钉植入时不需要使用建立骨通道的开口工具,减少了手术中的操作步骤,而且术中无需寻找锚钉植入的位置和方向。它也具备固定度更高、无金属残留等优点,解决了临床医生对于手术操作便捷化的痛点,以及患者的修复需求。

关于对亮相创新产品的期望,陈敏希望能像Attune一样,实现其自身价值,能够为医生、患者减轻负担,这也是陈敏心中做创新产品研发的源动力和真正落脚点。
谈到强生骨科的创新产品,陈敏眼中的光透露出她的希冀。在她看来,产品要创新,就要仔细考量患者和临床的需求、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以及医生有没有临床获得感等因素。
“首要考虑的肯定是患者。就骨科来讲,中国是人口大国,老龄化趋势明显,患者需求较大,且退变性疾病对医疗健康系统也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我们最看重的是新产品能否真正帮助到患者解除病痛,在短期和长期内都能获益。”
同时,陈敏认为产品创新要帮助临床医生解决技术上的痛点,解决痛点程度越高,产品的创新颠覆度越高,并希望帮助医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能安全有效地应用这些产品。
此外,医生的临床获得感也至关重要。陈敏提到:“创新技术要兼顾覆盖多层次的区域和多年龄层的医生,不论是城市还是县域的医生,都能够及时获得优质的医疗产品和技术,并通过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来服务更多病患。”
何为创新产品?在陈敏看来,唯有在这些维度上去满足医生和病患,产品创新才具备真正意义。 

02

全病程、广覆盖,强生“数字生态”塑造

近年来,国家在医疗服务、药械上市监管等多个领域屡出新规,重构医疗产业价值链,驱动着医疗企业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深入整个医疗行业,大到跨国药企、小至本土初创型生物科技公司,都在共同推动着一场数字化变革。
作为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创新者,强生医疗科技为满足骨科疾病患者个性化和精准化的需求,近年来在手术机器人、人工智能和3D打印等技术上加码数字化,推进数字医疗创新和技术下沉,以实现广覆盖和“外延”。
此次进博会上, 强生“共建数字生态”的片区成其另一大亮点,其中有三大展示内容突出强生骨科打造数字化生态时,对医生端赋能和覆盖全病程的重视。
其一是专业教育的数字化工具。 此次对外展示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VR专业教育培训工具,能够帮助医生快速熟悉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步骤,减少手术学习中的失误。“我们认为教育要用数字化的手段才能满足‘时间短、任务重’这个挑战,希望通过此次展出的先进VR专业教育,让更多的医生,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医生,通过数字化手段掌握这些技术,让数字化的手段、治疗方法和诊疗方案帮助到外扩市场更多的医生,节约他们规划手术的时间或者规划得更精细、更个性化,最终使手术结果更好。”
其二展示了“关节纵横”端到端智慧运营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贯通业务全流程,实现精准备货、打造假体、工具及服务一体化解决流程。该平台能够提高库存使用率,提升沟通效率,在系统上实时共享信息,真正实现用技术赋能运营,从而保障医疗资源及时供给,服务病患与医生的需求。”陈敏阐释了项目背后的意义,“原来我们服务的区域集中在大城市,采用该方案之后我们服务了超过2600家的医院,并最终向外辐射、覆盖了近4000家医院,这都是在不过多增加库存和工具成本的情况下触达到的。”
其三带来了TRUMATCH TM 端到端数字化系统, “去年我们在进博舞台上展示了正颌数字化系统,可以根据患者术前CT和头影测量等数据,进行精准的手术虚拟设计,并3D打印出手术所需定位导板和内植入材料。”陈敏介绍到,“今年我们带来了强生在中国的首个数字化端到端服务平台,可以从需求、设计、3D打印和物流交付体现一站式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建立了与临床实时沟通的交互平台,并在本土实现3D打印与交付,更快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高效解决方案。”
从借助数字化工具赋能医生端,到优化运营方案、到数字化“端到端”覆盖全病程,可以看出,强生医疗科技对数字化创新的解读,究其根本,始终以更多患者和临床的需求为基本逻辑。

03

合力打造解决方案,下沉拓展服务边界

“强生医疗科技的一大创新理念是打造开放性的创新生态或平台,鼓励与本土企业一起合作,不断拓展治疗和服务边界。”
“政策开放、政府开明、资本热烈。”聚焦中国市场多年,陈敏认为数字化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蓬勃,有着极大需求的同时,其较好的土壤也孕育出了诸多优秀的初创企业。强生医疗科技有着专业的商业化团队,且在创新链、产业链方面拥有较完善的经验,此点可帮助那些带有好技术的初创企业成功实现商业化,形成正向的反馈系统。另一边,为更好实现数字化创新转型,服务更多中国患者,强生医疗深谙要拥抱这些本土企业、实现“强强联合”的重要性。
早在2019年,强生医疗科技与骨科AI企业长木谷达成战略合作,今年8月进一步深化其合作,不仅包括AI智能手术规划、还有3D打印及未来数字化产品的商业推广。关于此合作,陈敏提供了这样几个数据:“我们通过人工智能手术规划系统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手术效率,从过去30分钟的术前准备缩短为3分钟,同时准确性也大幅提升。目前,人工智能手术规划系统已在全国600多家医院应用、服务超过2万多名中国患者。”
同时, 陈敏强调,该技术不仅落地于大城市,另外如河北邯郸魏县、福建漳州南靖县等县域医院同样被覆盖,让病人足不出县就可以使用到世界领先的数字化手术服务。
那么在创新技术与资源赋能下沉市场方面,强生如何让高质量产品与技术更好实现下沉这一目标?
“在积极响应国家带量采购的同时,要强化更多患者诊疗意识。我们在关节、运动医学、脊柱的退变性疾病上都会做很多疾病诊疗方面的大众健康宣传,以此帮助更多人了解相关治疗手段”,陈敏回答道,“还有要重视医生能否更加安全有效地促进产品价值最大化。”如前面所言,强生骨科希望用数字化专业教育帮助到更大范围内的医生掌握创新技术,另外还为基层一线医护人员提供专业培训,缩短医生学习曲线,以造福患者。
深耕本土近四十年,强生持续在中国市场推出全球领先的创新医疗产品,并在政府利好政策等的支持下,不断提升产品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为骨科领域的领导者,强生医疗科技未来将继续致力于为中国老百姓带来高质量的创新产品,并携手多方力量,共建数字生态,让创新医疗成果惠及更多中国病患和家庭。
(本文内容仅供医药相关人士参考,不具备任何医学治疗建议。文中配图仅为概念展示,具体产品以进博会实际展出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