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与应用 | 肺癌研究进展一览

收藏
关键词: 进展临床
资讯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
所属行业:化学原料药
发布时间: 2020-08-03

临床研究

与应用



肺癌研究进展一览




0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EGFR-TKI耐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张智博, 李晔, 袁方, 张素洁, 智晓玉, 葛祥伟, 胡毅, 汪进良


尽管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EGFRTKI)能显著提高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3],但大部分患者最终将出现EGFR-TKI耐药。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在晚期NSCLC中广泛应用,但治疗主要局限于EGFR未突变者,对治疗EGFR突变者尚缺乏足够认识。因此,本研究将探讨EGFR-TKI耐药后晚期NSCLC患者ICI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 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耐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ICI治疗的EGFR-TKI耐药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EGFR-TKI耐药晚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阐明临床特征与免疫治疗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  联合治疗较单药治疗者肿瘤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显著提高(28.6% vs.7.1%,P < 0.01)。肿瘤分化差、联合治疗及年龄>60岁者分别较肿瘤分化好(5.1个月vs.2.8个月,P=0.030)、单药治疗(6.8个月vs.2.3个月,P < 0.001)及年龄≤60岁者(7.1个月vs.4.7个月,P=0.020)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延长。联合治疗、肿瘤治疗缓解者分别较单药治疗(26.9个月vs.7.1个月)、肿瘤稳定者和进展者(30.8个月vs.18.7个月vs.12.8个月)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延长(P < 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和联合治疗是PFS独立保护性因素(P < 0.001)。联合治疗组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单药治疗组升高,但≥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28)。


结论:  ICI单药治疗EGFR-TKI耐药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较差,而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尽管联合治疗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大体上不良反应可控。


临床特征与OS的关系


张智博, 李晔, 袁方, 张素洁, 智晓玉, 葛祥伟, 胡毅, 汪进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EGFR-TKI耐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中国肿瘤临床, 2020, 47(1): 24-28.


02

肿瘤相关自身抗体对恶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贾金芳, 黄静, 朱晓莉


近年来肿瘤相关自身抗体(autoantibodies,AABs)在肺癌的相关研究中显示出较好的诊断价值,已被部分欧美国家批准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7]。Zhang等[3]研究发现,p53、SOX2、GAGE7和MAGE-A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GP9.5在肺鳞癌中表达较高,GBU4-5在肺腺癌中表达较高。Ren等[8]在中国高危人群中采用7- AABs(p53、PGP9.5、SOX2、GAGE7、GBU4-5、MAGE-A1和CAGE)和LDCT对早期肺癌进行筛查,结果显示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和90%,7-AABs和LDCT结合显著提高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GGN)和(或)实性结节(solid nodule,SN)诊断的准确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但目前关于肿瘤自身抗体在0~ⅠA期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少有文献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肺结节患者血浆中AABs水平,探讨自身抗体在恶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比较并分析7-AABs与肿瘤标志物、Mayo模型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并分析7-AABs阳性表达与CT征象的相关性。


目的:  评价一组肿瘤相关自身抗体(tumor-associated autoantibodies,T-AABs),包括p53、PGP9.5、SOX2、GAGE7、GBU4-5、MAGE-A1和CAGE,在恶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评估7-AABs与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21-1,CYFRA 21-1)水平和Mayo模型联合诊断恶性肺结节的价值,并分析7-AABs与CT影像学征象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02月经手术取得的208例肺结节患者病理结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浆AABs水平,同时对比并结合CEA、NSE、CYFRA 21-1和Mayo模型,分析其在恶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分析AABs阳性表达与CT征象的相关性。


结果: 7-AABs在恶性肺结节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分别为54.7%、87.9%和92.1%。7-AABs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达70.0%。7-AABs与Mayo模型联合诊断恶性肺结节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9。7-AABs阳性表达与短毛刺征、空泡征具有相关性(均P < 0.05)。


结论:  7-AABs水平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有一定价值,联合肿瘤标志物、Mayo模型检测可提高恶性肺结节的诊断效能,7-AABs阳性表达与短毛刺征、空泡征相关,可能有助于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


贾金芳, 黄静, 朱晓莉. 肿瘤相关自身抗体对恶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中国肿瘤临床, 2020, 47(6): 271-276.


03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EGFR常见突变肺腺癌疗效的回顾性研究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


魏雪武, 何韵婷, 郑明英, 周清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的出现,极大改善了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的预后。然而,获得性耐药是绝大多数EGFRTKIs患者接受治疗后不可避免的事实。在耐药人群中,继发性EGFR T790M点突变是第一代或第二代EGFR-TKIs(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阿法替尼)治疗后最常见的耐药机制,奥希替尼是此类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6]。而无T790M突变的患者是一类高异质性人群,目前推荐含铂类化疗作为二线治疗方案。


Wu等[7]的回顾性研究表明,与EGFR野生型NSCLC患者相比,EGFR突变NSCLC患者接受培美曲塞治疗的PFS更长,EGFR突变可以作为培美曲塞治疗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并且,化疗在不同EGFR突变亚型中似乎也存在疗效差异[8]。对于晚期肺腺癌患者,临床上的标准化疗方案多样,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方案在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中的疗效优劣。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化疗方案在EGFR常见突变肺腺癌患者中的疗效,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目的: 探究EGFR常见突变的肺腺癌患者最佳化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7年6月至2014年6月于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就诊的晚期原发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化疗方案对于携带EGFR常见突变肺癌患者的疗效。


结果:  205例携带EGFR常见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纳入研究,接受吉西他滨+铂类、培美曲塞+铂类和紫杉醇类+铂类方案治疗的患者分别为119、60和26例,客观缓解率及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5.2%、25.0%、30.8%及5.5、5.2、6.2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79;P=0.811)。


结论:  以吉西他滨、培美曲塞和紫杉醇类为基础的含铂化疗方案在携带EGFR常见突变肺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并无差异。


不同化疗方案在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中的疗效


魏雪武, 何韵婷, 郑明英, 周清.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EGFR常见突变肺腺癌疗效的回顾性研究. 中国肿瘤临床, 2020, 47(9): 450-453.


04

国际抗癌联盟(UICC)第8版肺癌分期方案的验证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王嘉, 吴楠, 吕超, 杨跃


2018年1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发布了第8版TNM肺癌分期系统[4]。该版本基于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最新数据库的信息进行修订,数据库包含从1999年至2010年94 708例被诊断为肺癌的患者信息[5]。尽管其中大部分患者来自亚洲,但主要为日本患者,仅不足1%的患者来自中国[6]。考虑到中国是世界上肺癌患者最多的国家,而且中国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日本患者不同,因此仅1%患者的资料可能无法很好地反映出中国患者的真实情况[7]。此外,在过去的10年中,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改变肺癌患者的预后和临床治疗模式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8]。因此,亟需应用最近10年之内更大量的中国患者的数据对第8版TNM分期系统进行外部验证。


本研究分别按照第7版和第8版TNM分期系统,对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 825例NSCLC患者资料进行重新分期,以期评估新分期系统在中国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并讨论其潜在问题。


目的: 验证国际抗癌联盟(UICC)第8版肺癌分期方案在中国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分别应用UICC第8版分期方案和第7版分期方案对2010年6月至2018年4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3 825例Ⅰ~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期,使用Kaplan-Meier方法对每个亚组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方法评估各亚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  按照UICC第8版进行分期后,共有906例(23.7%)患者的分期发生变化,全部转向更晚分期。生存分析显示,根据第8版分期,除ⅠA1和ⅠA2亚组之间(P=0.0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余每两个相邻分期亚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T分期和N分期中,每两个相邻亚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M分期中,M0和M1a亚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而M1a和M1b亚组之间未观察到显著性差异(P=0.397)。


结论:   与UICC第7版分期相比,第8版为中国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准确的预后信息,尤其是对于分期为ⅠA1期、ⅠA2期和ⅠA3期的患者。


按照UICC系统分期后各分期的患者数量


王嘉, 吴楠, 吕超, 杨跃. 国际抗癌联盟(UICC)第8版肺癌分期方案的验证. 中国肿瘤临床, 2020, 47(10): 487-491.


05

NTRK突变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刘芳芳, 赵雪琪, 王金林, 张琳丽, 黄柳, 刘青旭, 蒋继宗, 陈元, 褚倩


NTRK基因家族包括NTRK1、NTRK2、NTRK3,分别编码神经营养受体酪氨酸激酶TRKA、TRKB、TRKC,参与神经元发育与分化[1]。NTRK融合为罕见突变,在常见肿瘤类型如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中发生率 < 1%,但在某些罕见的肿瘤类型,如分泌型乳腺癌和婴儿纤维肉瘤,发生率可高达90%,是多种肿瘤的致癌驱动因素[2]。临床研究显示,小分子神经营养受体酪氨酸激酶(TRK)抑制剂larotractinib和entrectinib治疗NTRK融合突变肿瘤具有快速且持久的临床反应和耐受性[3]。然而,获得性耐药不可避免,二代TRK抑制剂LOXO-195和repotrectinib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积极的抗肿瘤活性[4]。NTRK点突变、插入缺失已在多种肿瘤中被发现,包括肺癌、血液肿瘤和黑色素瘤,但NTRK点突变和拷贝数扩增在促进肿瘤发生和癌症进展中的作用尚未明确[5-8]。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8例NTRK突变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以及预后,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目的: 探讨NTRK基因突变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以及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胸部肿瘤科且NGS检测伴有NTRK突变的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


结果:  研究共纳入28例患者,27例为Ⅳ期,基因检测结果均为NTRK点突变或拷贝数扩增;1例为ⅢC期,基因检测结果为AEN-NTRK3(A1:N18)融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接受一线治疗的NTRK突变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与肿瘤组织病理类型相关(腺癌vs.鳞癌:9.4个月vs.2.5个月,P < 0.05),而与年龄、性别、吸烟史、NTRK突变位点、突变类型、是否合并经典突变无关(均P>0.05)。一线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的NTRK1突变合并EGFR突变患者PFS明显长于NTRK3突变合并EGFR突变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2.4个月和3.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接受一线治疗的NTRK突变肺腺癌患者PFS较鳞癌患者长。EGFR突变合并NTRK3突变肺癌患者接受EGFR-TKIs治疗的预后较差,合并NTRK3突变可能是EGFR突变肺癌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刘芳芳, 赵雪琪, 王金林, 张琳丽, 黄柳, 刘青旭, 蒋继宗, 陈元, 褚倩. NTRK突变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中国肿瘤临床, 2020, 47(11): 571-575.


End


既往精彩内容推荐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