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闻速递】放下手机吧!电子屏幕的蓝光可能加速衰老,新研究发现关键线索

收藏
关键词: 研究发现手机新研究
资讯来源:医药地理
发布时间: 2022-09-20

你想知道的药闻都在这里


2022/09/19


01 学术动态


放下手机吧!电子屏幕的蓝光可能加速衰老,新研究发现关键线索


工作时眼睛盯着电脑屏幕、休息时眼睛离不开手机屏幕……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已经成为当代很多人的现状,但很少有人意识到,来自电子屏幕的蓝光正在悄无声息地夺走我们的健康,甚至可能是寿命。


近些年来,已经有不少研究指出了蓝光暴露与多种健康问题的关联。例如在动物试验中,夜间的蓝光暴露会影响大脑的神经环路,引起抑郁相关的症状;此外,蓝光还可能与肥胖等代谢问题存在关联。


最近,俄勒冈州立大学Jaga Giebultowicz教授带领团队在Frontiers in Aging杂志发文,揭示了蓝光影响基础细胞功能,从而加速衰老的可能机制。


“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手机……这些日常设备让我们过度暴露在蓝光中,可能对我们体内的多种细胞产生有害影响,皮肤细胞、脂肪细胞、感觉神经元等都不能幸免,”Giebultowicz教授说,“我们首次发现,蓝光暴露改变了果蝇中特定代谢物的水平,而这些物质对于细胞执行正确功能必不可少。”


就在不久前,Giebultowicz教授团队在一篇npj Aging论文中,通过果蝇试验揭示了蓝光暴露缩短寿命的现象。这项研究还发现,暴露在蓝光环境中的老年果蝇,表现出两方面的变化:它们神经退化的情况更严重,并且线粒体的功能受损、造成能量代谢的问题。


那么,蓝光是导致衰老加速的具体机制是什么?Giebultowicz教授团队在最新研究中进行了探索。


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团队比较了持续暴露在蓝光中,以及处于完全黑暗环境中的果蝇的代谢物水平。结果,在果蝇头部的细胞中,几种关键代谢物的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


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琥珀酸盐的水平升高,而谷氨酸盐水平降低。这些代谢物分别以各自的方式,展现出对关键细胞通路的影响。


当琥珀酸盐在酶的催化下被氧化,氧化过程产生的电子可以通过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传输至辅酶Q,进而产生能量、为细胞活动供能。而琥珀酸盐的积累说明,催化这个反应的酶活性下降,这也直接造成细胞的能量生产遭遇障碍。


另一方面,谷氨酸盐、γ-氨基丁酸(GABA)都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对于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十分重要。而在蓝光暴露后,这些物质的水平下降,显然会影响到神经元的功能。也就是说,蓝光暴露扰乱了大脑的稳态。研究团队也发现,这些果蝇开始出现神经退行性病变。


因此,这些细胞水平上的变化,可能导致了实验中果蝇的过早死亡,并且解释了蓝光加速衰老的现象。


下一个问题自然是:这些果蝇出现的变化,同样会发生在我们体内吗?


确切的答案需要等待人类细胞的试验,但研究团队的推测是,我们的确可能受到类似的影响,因为这些通路在果蝇与人类中具有保守性。“果蝇与人类细胞中,传递信号的化合物是一致的,因此蓝光也可能对人类有负面影响。” Giebultowicz教授说。


“我们的研究表明,避免过量的蓝光暴露,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抗衰老策略,”Giebultowicz教授接着说道,“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对果蝇使用了较强的蓝光照射,而我们暴露在相对较弱的蓝光中,因此细胞损伤可能不会如此剧烈。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未来需要通过对人类细胞的研究来揭示,暴露于过量蓝光时,哪些人类细胞会展现出相似的代谢变化。”

02 临床进展


中国患者占比超80%!全球首款TYK2抑制剂亚洲人群3期数据揭晓


9月13日,百时美施贵宝(BMS)公司宣布,该公司在近期举办的2022欧洲皮肤病与性病学会年会(EADV)上发表了POETYK PSO-3这一关键3期研究的结果。该研究数据证实:在以中国患者为主的亚洲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中,全球首个口服TYK2变构抑制剂deucravacitinib获益显著持久,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且在难治部位(头皮)中也显示出治疗优势。Deucravacitinib于日前刚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治疗银屑病,是全球首款获批的TYK2抑制剂。该药也已在中国申报上市。


Deucravacitinib是一种口服、选择性酪氨酸激酶2(TYK2)变构抑制剂,它通过选择性靶向TYK2抑制IL-23、IL-12和IFN的信号传导,而这些细胞因子都是参与多种免疫介导疾病发病机制的关键细胞因子。Deucravacitinib通过与TYK2的调节结构域结合实现高度选择性,促成对TYK2及其下游功能的变构抑制。在生理浓度范围内,deucravacitinib选择性地抑制TYK2;且在治疗剂量下,该药不会抑制JAK1、JAK2或JAK3。目前,全球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以评估deucravacitinib在治疗银屑病、银屑病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炎症性肠病等多种免疫介导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POETYK PSO-3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3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deucravacitinib对比安慰剂治疗亚洲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共入组220位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亚洲患者,其中81.8%为中国患者。入组患者随机接受deucravacitinib或安慰剂治疗至第16周,之后所有受试患者继续以盲态形式接受deucravacitinib治疗至第52周。根据百时美施贵宝公司新闻稿,POETYK PSO-3是deucravacitinib首个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多中心银屑病3期临床研究,也是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首个中国与全球同步进行的3期临床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随机分组至deucravacitinib治疗组的患者中:


68.8%的患者在第16周达到PASI 75(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改善至少75%),优于安慰剂组(8.1%);


38.2%的患者达到PASI 90(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改善至少90%,即皮损几乎清除),优于安慰剂组(1.4%);


持续接受deucravacitinib治疗到第52周时,PASI 75应答率保持稳定,PASI 90应答率则进一步提升至45.5%;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deucravacitinib对于难治部位(头皮)的皮损清除也显示出显著获益,62.9%罹患中重度头皮银屑病的患者在持续接受16周deucravacitinib治疗后达到ss-PGA 0/1(头皮皮损清除或基本清除),优于安慰剂组(9.8%)。


在安全性方面,deucravacitinib在POETYK PSO-3研究中的总体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与全球关键3期POETYK PSO-1和POETYK PSO-2研究安全性特征一致。不良事件以轻度或中度为主,最常见不良事件(>10%)为上呼吸道感染和鼻咽炎,未观察到新的安全信号。


POETYK PSO-3研究主要研究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教授表示:“此次deucravacitinib的研究数据让我们相信,银屑病口服药‘疗效安全难兼顾’的时代将成为历史。它有望在疗效、安全性和便捷性方面将口服药提升到一个全新水平,从而推动中国银屑病系统治疗策略整体升级。另外,我们也注意到了deucravacitinib在治疗中重度头皮银屑病方面的突出表现,这也给未来的实际临床应用带来了很有价值的启示。”


POETYK PSO-3研究是百时美施贵宝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首个中国和全球同步开展的3期临床研究,针对的又是以中国患者为主的亚洲人群,期待这一创新疗法可以及早进入中国,为中国银屑病患者带来高效、持久、安全、便捷的每日一次口服治疗新方案。

 

天境生物CD47抗体3期注册临床在中国获批


9月13日,天境生物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已基于2期临床试验结束(EoP2)会议的积极结果,正式批准其创新CD47抗体来佐利单抗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初诊较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R-MDS)的3期注册临床研究。不久前,该2期试验数据刚在2022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以优选口头报告形式展示。


CD47是一种广泛表达于多种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通过与肿瘤吞噬细胞表面SIRPα连接释放“不要吃我”信号,阻止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由于CD47抗体可以阻断此信号,使巨噬细胞攻击肿瘤细胞,因此CD47成为目前极具开发前景的肿瘤免疫靶点之一。但CD47抗体在攻击肿瘤细胞的同时,会与正常红细胞结合从而引起血液学副作用,如严重贫血,这使得CD47抗体作为癌症治疗手段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受到阻碍。


据天境生物新闻稿介绍,其科学家突破性地发现了一款独特的CD47抗体来佐利单抗,它能有效地靶向肿瘤细胞,同时将对红细胞产生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从而可避免严重贫血。目前,来佐利单抗与化疗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血液肿瘤(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实体瘤的多项临床研究正在中美两地开展,相关研究结果将助推来佐利单抗快速在中国进入注册临床试验阶段。


此次向CDE呈报的2期临床试验结束会议资料涵盖来佐利单抗的临床研究及非临床研究数据,包括该产品与阿扎胞苷联合治疗初诊HR-MDS 2期临床试验的最新研究数据。截至2022年3月31日,这项2期研究共计53例患者入组接受治疗,给药方式为每周一次静脉注射30mg/kg剂量的来佐利单抗,以及每周期的第1-7天皮下注射75mg/m2剂量的阿扎胞苷(28天为一个周期)。


根据近日在2022年ESMO年会上展示的详细研究数据,来佐利单抗与阿扎胞苷联合治疗HR-MDS展现出了积极的疗效信号:距离首次给药3个月及以上的患者客观缓解率达80.6%;距离首次给药6个月及以上的患者客观缓解率达86.7%,完全缓解率达40%;联合治疗中,来佐利单抗无需预激给药,未观察到非预期的安全性信号;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其TP53、TET2和RUNX1等驱动基因突变的频率显著降低。

 

针对耐药挑战!信诺维新一代抗菌药在中国获批3期临床


9月15日消息,信诺维医药宣布其开发的新型抗菌药XNW4107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开展3期临床,拟开发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用于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肺炎(HABP)和呼吸机相关性细菌性肺炎(VABP)。今年4月,该3期临床方案也已获得美国FDA批准。


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当前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耐碳青霉烯肠杆菌(CRE)、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列为具有严重威胁的耐药菌。针对这些耐药菌,亟需开发新一代抗耐药菌药物来有效解决。


XNW4107是信诺维自主研发的新一代β-内酰胺酶类广谱抗耐药菌药物,专门针对细菌耐药挑战而设计。该药能够在体外有效抑制OXA类β-内酰胺酶,这类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的主要机制。对于近年来逐年增加的碳青霉烯耐药的细菌感染,如CRAB、CRPA和CRE等,XNW4107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具有良好的抗菌疗效。2021年1月,该药已获得FDA授予的合格传染病产品资格(QIDP)和快速通道资格。


2022年4月,FDA批准XNW4107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用于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细菌性肺炎适应症的关键3期临床方案。本次该3期临床方案获得NMPA批准是XNW4107的又一重要进展。信诺维在新闻稿中表示,该公司将于近期正式启动XNW4107的全球多中心关键3期临床研究,在全球超过100个研究中心开展,包括中国、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和地区。


根据开展的一系列体外药敏试验和动物体内感染模型研究,XNW4107与亚胺培南以及西司他丁联合应用,对于WHO发布的需要迫切解决的三大碳青霉烯耐药菌有着非常好的的抗菌活性。XNW4107未来若成功获批并顺利实现商业化,将有望为多种细菌耐药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为广大病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渤健超10亿美元引进!帕金森病潜在“first-in-class”疗法在中国获批临床


9月15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渤健(Biogen)申报的1类新药BIIB122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发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公开资料显示,BIIB122(又称DNL151)是一款潜在“first-in-class”的LRRK2小分子抑制剂,目前正在海外开展治疗帕金森病的3期临床试验。2020年,渤健与Denali Therapeutics达成一项超10亿美元的合作,从而获得合作开发和共同商业化BIIB122的权益。


帕金森病(PD)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通常发生在50~70岁的老年人身上。该病由于产生神经递质多巴胺的脑细胞逐渐丧失引起,大脑中多巴胺的下降导致广泛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上世纪70年代以来,该病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左旋多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左旋多巴可能导致不自主、不受控制的运动。到目前为止,帕金森病仍然无法完全治愈,因此开发出有效治愈帕金森病的疗法是科学家的当务之急。


在与帕金森病相关的基因中,LRRK2基因被认为是个关键因子。研究发现,患者携带的LRRK2基因上的突变与细胞培养环境中神经元的病理蛋白激酶活性相关,这引起了研发人员研发LRRK2激酶抑制剂的兴趣。虽然携带LRKK2基因突变的患者只占帕金森病患者总数的一小部分,但是最近研究发现,在从患者身上获取的多巴胺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中,野生型LRKK2蛋白激酶的活性也有所升高。因此,以LRRK2为靶点的疗法被认为在帕金森病中具有一定治疗潜力。


公开资料显示,BIIB122正是Denali公司开发一款小分子LRRK2激酶抑制剂。该公司的研究表明,抑制LRRK2活性可能通过恢复溶酶体的功能,不但对携带LRRK2基因突变的帕金森病患者有效,还可能对不携带LRRK2基因突变的患者也产生疗效。


2020年8月,渤健和Denali公司宣布达成一项协议,双方将在美国和中国合作开发和共同商业化DNL151,用于治疗帕金森病。渤健将负责该产品在所有其他市场的商业化。根据协议,渤健将向Denali公司支付5.6亿美元的前期付款,并对后者进行4.65亿美元的股权投资。根据LRRK2项目开发情况,Denali公司还有资格获得高达11.25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


根据ClinicalTrials官网,目前渤健和Denali公司正在海外开展两项临床试验,其中一项是3期、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计划入组400例受试者,以确定BIIB122在LRRK2突变帕金森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另一项是2b期、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计划入组640例受试者,以确定BIIB122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2021年5月,Denali公司曾对外展示BIIB122在早期临床研究中的积极结果。在健康志愿者中开展的1期研究(N=184)和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开展的1b期研究(N=36)结果显示,通过pS935 LRRK2和pT73 Rab10测量,BIIB122治疗参与了靶点调控和下游信号通路,并且实现了尿液中溶酶体脂质BMP(溶酶体功能的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剂量依赖性减少。


Denali公司曾在新闻稿中指出,早期研究结果不仅表明LRRK2是一个潜在改善帕金森病的新靶点,也支持BIIB122作为一种减缓帕金森病进展的潜在“first-in-class”口服疗法。


此次BIIB122在中国获批临床,意味着这款创新疗法也即将在中国进入临床开发阶段。希望该产品在临床研究中取得更多突破,早日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阿斯利康潜在“first-in-class”抗体在中国获批临床


9月16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最新公示,阿斯利康(AstraZeneca)旗下Alexion公司申报的CAEL-101注射液在中国获批临床,拟开发适应症为淀粉样轻链型淀粉样变性。公开资料显示,CAEL-101是一种潜在“first-in-class”纤维反应性单克隆抗体,正在海外开展治疗轻链淀粉样变性的3期临床试验。该药是阿斯利康旗下Alexion公司通过5亿美元收购Caelum Biosciences公司所得。


轻链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的全身性疾病。错误折叠的免疫球蛋白轻链聚集形成纤维,堆积在全身器官(包括心脏和肾脏)组织的内部和周围,导致广泛且不断加重的器官损伤。确诊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不足18个月,最常见死亡原因是心脏衰竭。


CAEL-101最初由Caelum公司开发。作为一款靶向淀粉样蛋白纤维原的潜在“first-in-class”疗法,该药可以与错误折叠的不同轻链蛋白亚型和淀粉样蛋白结合,以减少或消除淀粉样蛋白沉积,从而改善患者的器官功能。


2019年,致力于罕见病新药研发的Alexion公司和Caelum公司首次达成合作,以推进CAEL-101的开发,用于治疗免疫球蛋白轻链淀粉样变性。2020年12月,阿斯利康宣布以约390亿美元收购Alexion公司,以扩充其在免疫学和罕见病领域的产品管线。2021年,Alexion公司又收购了Caelum公司,阿斯利康也从此获得了后者处于3期临床开发阶段的在研疗法CAEL-101。


CAEL-101在临床试验中的效果已得到初步验证。在1a/1b期研究中,27例轻链淀粉样变性患者接受了CAEL-101的治疗。试验数据显示,患者的总体器官反应率为63%,总体心脏反应率为67%,总体肾脏反应率为50%。总体而言,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都表现出器官反应或稳定,没有患者表现出器官进展。研究人员在研究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了随访,报告的总生存率为93%(中位随访期为18.6个月)。


目前,美国FDA和欧盟委员会已分别授予CAEL-101孤儿药资格,作为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性患者的潜在疗法。2021年6月,FDA还授予CAEL-101快速通道资格,用于治疗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性患者。


根据ClinicalTrials网站信息,目前两项3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以评估CAEL-101和目前标准疗法联用一线治疗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性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两项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均为患者的总生存期,研究目前正在进行中。


本次该药在中国获批临床,意味着它即将在中国开展临床研究。

03 申报上市


基石药业抗PD-L1单抗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被纳入优先审评


 9月13日,基石药业宣布,抗PD-L1单抗舒格利单抗(商品名:择捷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R/R ENKTL)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根据基石药业新闻稿,舒格利单抗有望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复发或难治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


舒格利单抗注射液是由基石药业开发的抗PD-L1单克隆抗体。此前,该药已获NMPA批准用于以下适应症: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的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以及联合紫杉醇和卡铂用于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用于同步或序贯放化疗后未发生疾病进展的不可切除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巩固治疗。


根据基石药业新闻稿,舒格利单抗本次治疗淋巴瘤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得受理是基于GEMSTONE-201研究结果。GEMSTONE-201是一项单臂、多中心的2期注册性临床研究,旨在评价舒格利单抗作为单药治疗成人R/R ENKT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22年1月,GEMSTONE-201研究经独立影像评估委员会评估达到了预设的主要研究终点。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历史对照,舒格利单抗显著提高了客观缓解率:在78例疗效可评估的患者中,独立影像评估委员会评估的客观缓解率为46.2%,其中完全缓解率达到37.2%;研究者的客观缓解率评估结果与独立影像评估委员会评估高度一致。同时,亚组分析显示出舒格利单抗在R/R ENKTL患者中的广泛有效性,包括接受过多线治疗的患者、并且不论前线是否达到缓解。舒格利单抗在R/R ENKTL患者中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该研究的主要结果已在今年6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以口头汇报的形式公布。


ENKTL属于成熟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的一个亚型。ENKTL患者在接受含门冬酰胺酶为基础的标准方案后疾病发生进展,缺乏有效的挽救治疗手段,通常对传统治疗反应不佳。临床医生对于这类患者常常束手无策,因恶性程度高且侵袭性强,疾病凶险,进展迅速,生存期极短。


GEMSTONE-201主要研究者、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慧强教授表示:“一直以来,R/R ENKTL患者缺乏标准治疗,目前CSCO和NCCN指南仍首推临床试验。该疾病治愈率低,患者生存期短,存在迫切的高度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此前的研究结果证实了择捷美在R/R ENKTL患者中具有较好的疗效,我们期待择捷美该项适应症早日获批上市,为R/R ENKTL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c-MET靶向药拟纳入优先审评,针对非小细胞肺癌


9月14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最新公示,由北京浦润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浦润奥生物)申请的1类新药伯瑞替尼肠溶胶囊拟纳入优先审评,拟用于具有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外显子14跳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MET是癌症的驱动基因之一。在NSCLC中,带有MET突变的病例约占总数的3%-4%,MET信号通路在驱动肺癌对其它靶向疗法产生耐药性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研究人员也在多种癌症中观察到MET的异常表达现象,包括胃癌、肝细胞癌等。这也意味着,针对MET靶点开发的创新疗法有望对多个癌症产生效果。


伯瑞替尼(bozitinib)正是一款针对c-MET的单靶点小分子靶向药物。它通过与ATP竞争位点结合,阻断酪氨酸激酶磷酸化发挥抑制c-MET激酶的作用。公开资料显示,该产品在中国的开发权由浦润奥生物拥有。2021年12月,鞍石生物宣布完成对浦润奥生物的收购,从而将伯瑞替尼纳入了其研发管线。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地区以外的其它地区,伯瑞替尼的开发权益归冠科美博(Apollomics)所有。


据鞍石生物投资方维梧资本近日发布的新闻稿,伯瑞替尼目前由鞍石生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江涛教授团队联合研发。江涛教授团队通过研究发现,PTPRZ1-MET(ZM)融合基因是脑胶质瘤的重要驱动基因之一,而伯瑞替尼作为小分子高选择性MET激酶抑制剂,能够透过血脑屏障,阻断ZM融合基因下游信号通路,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侵袭的作用。


在中国,伯瑞替尼曾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拟用于c-MET外显子14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此次该产品拟纳入优先审评,针对的适应症为MET外显子14跳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此前,伯瑞替尼治疗c-MET异常的晚期NSCLC的中国境内多中心1期临床试验结果,已在2020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公布。该研究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牵头。


结果显示,伯瑞替尼总体耐受性良好,未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在所有36例疗效可评估的患者中,伯瑞替尼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0.6%,疾病控制率(DCR)高达94.4%。在携带c-MET过度表达、扩增和外显子14突变的三个亚组中,患者ORR分别为35.7%,41.2%和66.7%。携带c-MET过度表达和扩增(N = 6)患者的ORR为50%。携带外显子14突变和扩增(N = 4)的患者ORR为100%。这表明,伯瑞替尼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可控的安全性。在外显子14突变和/或扩增的患者中观察到初步的抗肿瘤活性,尤其是在携带外显子14突变的患者中。


根据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目前伯瑞替尼正在开展多项临床试验,包括:一项多中心、多队列、开放的2期临床研究,以期在c-Met异常的晚期NSCLC患者中评估伯瑞替尼肠溶胶囊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多中心、2/3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价伯瑞替尼治疗ZM融合基因阳性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希望伯瑞替尼此次拟纳入优先审评,能够加快该产品在中国的注册申报进度,早日为患者带来创新疗法。

 

海和药物「紫杉醇口服溶液」在中国申报上市,二线治疗晚期胃癌!


9月13日,上海海和药物研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和药物”)和韩国大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化制药”)共同宣布,双方合作开发的紫杉醇口服溶液(RMX3001)已在中国申报上市,并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拟用于二线治疗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新闻稿,该药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口服剂型紫杉醇。


紫杉醇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化疗药物之一。目前全球大部分地区大多使用注射剂型紫杉醇,需经配制后在医院经静脉滴注给药,患者需频繁返院,且会有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因此口服紫杉醇制剂的开发一直是行业研究的热点。


RMX3001是由大化制药基于其创新的脂质自乳化药物递送技术开发而成的紫杉醇口服制剂,已于2016年9月获得韩国药监机构的上市批准(商品名为Liporaxel),适应症为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或局部复发性胃癌二线治疗。根据海和药物的新闻稿,截止目前,Liporaxel是全球第一个开发成功并获批上市的口服紫杉醇产品。海和药物于2017年9月从大化制药获得该产品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泰国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权益。


RMX3001本次在中国的上市申请主要是基于一项随机、开放、平行对照、非劣效设计、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该研究旨在比较紫杉醇口服溶液RMX3001与紫杉醇注射液(Taxol)二线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由上海市东方医院李进教授和南京金陵医院秦叔逵教授共同担任主要研究者。


该3期临床的主要研究者表示:“紫杉醇口服溶液(RMX3001)采用专利的自乳化药物递送技术,疗效确切,避免了普通注射剂型溶剂Cremophor EL带来的一些毒副反应,且使用方便。RMX3001是全球第一个获批上市的口服剂型紫杉醇,我们期待能早日获批造福中国晚期胃癌患者。”


04 融资动态


明迅生物完成超千万元天使轮投资,熵一贯喜领投


近日,广州明迅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明迅生物”)宣布完成超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由湖南熵一贯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熵一贯喜”)领投,深圳市鑫顺众成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鑫顺众成”)等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公司核心产品的研发、广州生产&研发基地的建设以及商务团队的搭建。


明迅生物位于广州黄埔区,是生物岛实验室首批成果孵化企业之一,公司研发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于国内知名科研机构,有着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研发经验。公司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吴光明研究员自1995年起先后赴美、德著名科研机构从事胚胎发育与遗传学相关研究工作,在胚胎操作方面有着卓越成果和贡献,2019年他被引进回国。明迅生物致力于为全球创新药制药企业、疫苗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等生命健康相关科研团队提供前沿、高端、迅捷、卓越的生物技术服务和模型资源,旨在成为一家具有持续自主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专精特新企业。截止目前,公司已完成种子轮和由熵一贯喜领投的天使轮融资。


据悉,明迅生物依托独有的高效四倍体补偿技术及胚胎干细胞技术,开发了具有行业变革意义的新一代小鼠建模技术,破除目前小鼠模型制备行业的技术壁垒,可实现目前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库的运作模式创新,更好地满足药物及疫苗研发中的模式动物需求。


四倍体补偿技术诞生已有20多年,结合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及小鼠胚胎干细胞技术,可实现几乎任何目标基因位点的编辑,可由小鼠胚胎干细胞直接制备完整纯合基因编辑小鼠个体,绕开常规技术耗时的繁育步骤,具有巨大的产业需求。虽然四倍体补偿技术应用前景极具吸引力,但多年来该技术成功效率极低,一直仅限于少数顶尖实验室内使用,是干细胞胚胎学领域“皇冠上的明珠”。明迅生物通过对四倍体补偿技术及干细胞精准编辑的一系列优化,建立并优化了工程化体系,让小鼠的出生率由已有报道的1%-5%大幅提高至30%-60%,接近正常胚胎移植效率,解决了四倍体补偿技术的产业化问题,成功将这一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

 

百明信康完成近4亿元B轮融资


9月14日消息,百明信康宣布已完成近4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佳辰资本、龙磐资本、凯泰资本、普华资本、安吉瑞兴资本共同完成。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该公司核心产品的临床开发和团队建设,以及用于加速各平台其它产品管线开发,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药品。


百明信康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开发针对过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产品、新治疗方案。该公司管理团队在生命科学行业的企业管理、药物开发、临床试验、药政法规和商业化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通过自主研发和外部合作等商业模式,百明信康正在着力构建针对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适应症的免疫治疗管线。


根据百明信康官网资料,该公司的核心管线组合之一是过敏免疫治疗产品。过敏性鼻炎全球患者约有5亿,患者存在巨大未满足的需求。百明信康PCFiTTM技术平台开发的药品只需3年7针即可完成治疗。目前,该公司过敏免疫治疗产品管线中研发进度最快的项目已完成2期临床,处于3期临床准备阶段。


百明信康的核心管线之二是自身免疫治疗产品。百明信康Apitopes是基于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疗法的技术平台,基于该技术平台开发的可溶性多肽可通过旁观者抑制途径特异性地抑制自身抗体地产生,调节免疫平衡。目前,百明信康正在基于该平台开发多个在研项目,涉及的疾病领域包括血友病A、多发性硬化(MS)、格雷夫斯病(GD,包括GD眼病)、葡萄膜炎等。其中,WP1303产品针对多发性硬化已经完成临床1期和临床2a期研究;格雷夫斯病产品WP1302已完成临床1期研究,正在规划国际多中心的2期临床研究;针对血友病伴八因子抗体的产品WP1301近期已获欧盟EM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


过敏免疫治疗与自身免疫治疗在全球范围内市场规模巨大,有众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百明信康在内部产品管线开发和外部合作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END


如需获取更多数据洞察信息或公众号内容合作,请联系医药地理小助手微信号:pharmadl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