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峰院士细胞焦亡研究成果入选近20年免疫学20项标志性进展

收藏
关键词: 免疫进展细胞
资讯来源:生物制品圈
发布时间: 2021-10-06

在庆祝创刊20周年之际,《自然·免疫学综述》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邀请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为20周年特刊撰写了20篇文章,来回顾过去20年免疫学领域的20项标志性进展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邵峰 院士有关 细胞焦亡 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选。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便观察到细菌毒素刺激或细菌感染的巨噬细胞会发生细胞死亡,且这种形式的细胞死亡需要caspase-1的参与。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这种细胞死亡方式都被误认为是“细胞凋亡”。2001年,Cookson BT 和 Brennan MA 将这种形式的细胞死亡命名为 焦亡 (pyroptosis)

后来研究发现,炎性caspase (caspase-1,-4,-5,-11) 的激活都可以引起细胞焦亡。其中经典炎症小体可以激活caspase-1,而细菌的脂多糖可以直接被caspase-4/5/11识别并将其激活。但炎性caspase导致细胞焦亡的具体机制并不清楚。

2015年,邵峰院士团队在《自然》 (Nature) 杂志发表研究论文,与 Vishva Dixit 团队同时报道 gasdermin D GSDMD) 是caspase-1和caspase-4/5/11共同的底物。caspase-1和caspase-4/5/11可裂解GSDMD,通过释放裂解的GSDMD N端结构域,进而诱导焦亡的发生。


2016年,邵峰院士及其他课题组进一步阐述了GSDMD引起细胞焦亡的具体机制。GSDMD由N端结构域 (GSDMD-N) 和C端结构域 (GSDMD-C) 组成,GSDMD-N具有内在的打孔活性,在全长状态下,GSDMD-C可抑制GSDMD-N的活性。GSDMD被切割活化后,释放的GSDMD-N可以结合膜脂质并形成孔道,进而导致细胞因子和各种细胞质内容物的释放,最终导致胞膜破裂引起细胞焦亡的发生。


在人类中,gasdermin家族一共有六个基因 (GSDMA、GSDMB、GSDMC、GSDMD、GSDME/DFNA5和DFNB59) 。除DFNB59外,其他五个gasdermins的N端结构域均可诱导焦亡的发生。但与GSDMD不同的是,其他gasdermins不被炎性caspases切割。

2017年,邵峰院士课题组在《自然》 (Nature)发 文报道GSDME可被caspase-3特异性切割并激活,进而导致了焦亡的发生。Caspase-3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细胞凋亡的标志,这一发现刷新了人们对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理解


2020年,邵峰院士课题组在《科学》 (Science) 发文,首次揭示了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分泌的颗粒酶 A(Granzyme A)通过切割 GSDMB 引发细胞焦亡的重要机制,这项发现改写了焦亡只能经 caspase 活化的定论,并现对经典免疫学教科书中“细胞毒性淋巴细胞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的认知进行了重要的补充。


这些研究证实细胞焦亡的最终效应蛋白为gasdermin家族成员。目前细胞焦亡已被重新定义为“gasdermin介导的程序性坏死性细胞死亡”。

邵峰院士团队的这些发现极大地推动了细胞焦亡在感染免疫、肿瘤免疫及炎性疾病中作用的认知,对于未来新药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邵峰院士和邓天敬博士创立了 炎明生物 炎明生物基于邵峰实验室在天然免疫细胞焦亡领域的领先发现,致力于开发炎症和肿瘤领域的全新机制小分子药物,以满足目前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邵峰院士表示:“ 中国已经到了需要真正原始创新的时候了 。中国的创新药企要由敢于挑战难题,敢于攻关。现在是中国的新药研发最好的时候,这得益于国家战略的倾斜,医改政策的利好,专业人才队伍的发展和平台的搭建,同时还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我们相信我们有能力、有资源做出属于中国的原始创新药。”

推荐学习:

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生物制品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生物制品微信群!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