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目标
二、征集范围
目标:针对区域内全国、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已有的品牌科普展项或科普活动以及有关中小学等单位品牌科普课程或科普活动开发制作的系列科普教育课程和课件。
合作内容:不低于5个课时(每课时不低于30分钟)的系列科普教育课程、课件(课程视频为高清MP4格式)以及书籍(注明长宁区科委、科协支持),要求主题鲜明,选题准确,通俗易懂,科学性、新颖性、艺术性强。项目验收前开发的课程应在电视台或国内主流网络平台、具有广泛影响的专业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线上推广,书籍应出版,且科普(教育)基地、中小学等线下实践且累计受众不低于2万人次。
经费额度:项目合作经费原则上不超过5万元。
申报对象:区域内国家级、市级科普(教育)基地、中小学等单位可单独申报,课程课件开发单位需与上述单位(提供证明)联合申报,联合申报单位以长宁科技园区、众创空间企业优先。
执行期限:以当年度完成为宜,最晚截止时间2021年5月底前。
目标:将科普知识、科学实验等内容融入舞台创作之中,并以表演剧的形式向公众展现,整个演出兼具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科学知识、科学原理表述客观准确、通俗易懂。
合作内容:科普情景剧要求具有原创性,并包含多个科普知识或科学实验,通俗易懂且具有故事情节,表演时长一般为35分钟。科普情景剧需开展线上、线下推广(有现场演出及视频),现场演出(长宁区域内)次数不低于3次,线上、线下受众人群不低于1.5万人次。科普情景剧应配合市、区各类科普活动,须参加上海市及国家相关比赛。
经费额度:项目合作经费原则上不超过15万元。
申报对象:区域内法人单位可申报,具有舞台剧编创经验且重点宣传长宁科普特色者优先。
执行期限:以当年度完成为宜,最晚截止时间2021年5月底前。
目标:依托已有的品牌科普展项或特有专题科普内容等,在广场、商场、公园、剧院等公共空间开展的大型系列公益科普活动。如科普主题宣传、科普展示、专题科普活动、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科学探究、学术交流与合作等。
合作内容:活动主题鲜明,参与范围广,社会反响好,线上(互联网或微信等新媒体)线下互动好。系列活动次数一般不低于5次或累计活动时长不低于5天。
经费额度:项目合作经费一般不超过20万元,如活动持续开展2个月以上、且符合区域科普发展方向(数字化、国际化)的,合作经费专题审议。
申报对象:区域内国家级、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市科委认定的科普孵化企业,长宁区高新技术企业及市、区科委科协所属学、协会及民办非企。
执行期限:以当年度完成为宜,最晚截止时间2021年5月底前。
目标:支持街道、镇科协,依托各街道、镇已有的品牌科普展项或区域特色,以培育街道(镇)科普书苑、家门口科学社以及社区科学咖啡馆等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科普主题宣传、科普展示、专题科普活动、青少年科技教育、科学探究等,开展社区书院建设,逐步形成“一街一品”。
合作内容:活动主题鲜明,凸显区域特色,参与范围较广,有一定社会影响力。
经费额度:合作经费总额不超过8万元。
申报对象:区域内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已成立或拟成立科普书苑、家门口科学社以及社区科学咖啡馆的优先),活动组织单位需与上述单位(提供证明)联合申报。
执行期限:以当年度完成为宜,最晚截止时间2021年5月底前。
目标:创制系列兼具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且科学知识、科学原理表述客观准确、通俗易懂的科学实验节目。
合作内容:系列科学实验节目应包含不低于2个科学实验表演,每个科学实验表演时长6至10分钟。系列科学实验节目需开展线上、线下推广(视频、直播或现场演出),次数不低于3次,受众人群不低于1.5万人次。系列科学实验节目应配合参加市、区各类科普活动,须参加上海市及国家相关比赛。
经费额度:项目合作经费一般不超过5万元。
申报对象:区域内国家级、市级科普(教育)基地、中小学等单位可单独申报,课程课件开发单位需与上述单位(提供证明)联合申报。
执行期限:以当年度完成为宜,最晚截止时间2021年5月底前。
目标:由各类机构制作或出品原创的科普微电影、系列科普微视频(含科普动画或动漫视频)、系列科普公益视频、系列科普AR、VR视频内容等。
合作内容:科普影视内容须兼具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1、科普微电影须满足高清放映,一般单个电影时长5-15分钟;2、科普视频类作品为高清MP4格式,一般单个视频时长2-5分钟,系列作品为5集及以上;3、系列科普公益广告视频为高清MP4格式,一般单个视频时长15秒、30秒或1分钟,系列作品为5集及以上;4、系列科普VR视频内容,一般单个视频时长不超过3分钟,系列作品为5集及以上;5、合作单位拥有使用权利。
项目验收前创制作品应在国内主流网络平台、具有广泛影响的专业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上播放且累计受众不低于3万人次。
经费额度:项目合作经费不超过10万元。
申报对象:区域内法人单位可申报。
执行期限:以当年度完成为宜,最晚截止时间2021年5月底前。
目标:由各类机构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社区、学校(科普、教育)等领域,组织开展创客等活动,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且科学知识、科学原理表述客观准确、通俗易懂,有效提升区域智能化水平和市民感知度。
合作内容:科普应用项目所包含内容须兼具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1、人工智能技术在科普、教育等领域的创新性应用;2、能够满足社区居民、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需求;3、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4、服务人数须不低于3000人次。
经费额度:项目合作经费一般不超过15万元。
申报对象:区域内法人单位可申报,人工智能企业优先。
执行期限:以当年度完成为宜,最晚截止时间2021年5月底前。
目标:将健康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区域内的各类受众群体。提升辖区居民健康类科普知识认知水平。
合作内容:科普项目所包含内容须兼具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并结合新冠疫情的防控。具体形式不限,推荐采取线上线下并行的方式,以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活动场次不少于3次,活动覆盖人群不少于3万人。
经费额度:项目合作经费一般不超过10万元。
申报对象:区域内法人单位可申报。
执行期限:以当年度完成为宜,最晚截止时间2021年5月底前。
三、申报要求
四、评选办法
五、申报者权利
六、联系方式
第一步: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附件”链接
第二步:点击“保存至我的微云”
第三步:登录“腾讯微云”下载
2020年8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