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医保基金池即将迎来历史“大扩容”;仿制药巨头梯瓦宣布以色列原料药工厂裁员计划;海南省医保局发布《海南省2020年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拟推进未过评仿制药带量采购……本周医药圈有哪些新闻值得关注?小编进行了梳理,一起来看看吧!
医保局:
国谈要有合理预期,成功率或不会很高
8月28日,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相关负责人就2020年医保目录调整回应了相关问题。近年来,随着药监部门新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我国新药上市速度明显加快,同时,我国药品自主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也不断涌现。该负责人表示,从医保部门的角度,一方面希望更多更好的药品能够及早上市、及早进入临床应用、及早纳入支付范围、及早让患者获益,但另一方面,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基本医保筹资有限,2019年居民医保人均筹资只有800元左右,其中的三分之二还是来源于财政补助,因此必须强调和坚持“保基本”的制度定位,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将价格合理、经济性高、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的药品纳入目录范围。
医保重磅改革,医院用药结构或巨变
8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征求截止日期为9月6日。方案提出增强门诊共济保障功能:建立完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统筹保障机制,从高血压、糖尿病等群众负担较重的门诊慢性病入手,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普通门诊统筹覆盖全体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支付比例从50%起步,随着基金承受能力增强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待遇支付可适当向退休人员倾斜。针对门诊医疗服务特点,科学测算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并做好与住院支付政策的衔接。(国家医保局)
武田23亿美元出售非处方药部门
8月24日,以622亿美元收购夏尔(Shire)的日本最大制药商武田制药正式宣布,同意以2500亿日元(约合23亿美元/161亿人民币)的价格将旗下的非处方药部门出售给私募股权投资巨头黑石集团,此项交易预计将在明年3月底前完成。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最终价格相较武田制药4000亿日元的初始报价足足降低了1500亿日元(约合97亿人民币)。(Takeda)
梯瓦以色列原料药工厂将裁员
8月24日,国际仿制药巨头梯瓦制药宣布将削减其位于以色列Neot-Havav的原料药(API)工厂的350个职位。据悉,此次裁员是梯瓦制药“全球优化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2022年2月前精简工地运营和人员。据称,此次裁员并不是立即生效,该公司将在2022年截止日期之前完成这些职位的裁员,并且会为受到裁员影响的员工提供“超出法律或集体协议要求的公平的离职福利”。(FiercePharma)
三季报预告医药股继续报喜
随着上市公司中报的陆续披露,三季报预告也随之浮出水面。根据WIND统计,截至8月25日,两市共有206家公司发布了三季报预告,约半数三季报业绩报喜,其中超过70家公司三季报和中报业绩双双增长。从业绩预喜的公司行业分布来看,医药、电子、计算机、通信等占比较高。医药股明德生物、沃华医药、回盛生物、东方生物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最大增幅分别为665.93%、210.00%、132%、50%。(深圳商报)
多家主营相关呼吸类药物药企业绩下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出门戴口罩的人数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降低,原本畅销的感冒咳嗽药出现了卖不动的迹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A股中多家主营相关呼吸类治疗药物的企业中报业绩出现下滑,特一药业、济川药业、金石亚药等七家药企上半年营业收入下滑幅度均在10%以上。(第一财经)
海南拟开展未过评药品带量采购
8月26日,海南省医保局在官网发布《海南省2020年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众可在9月1日前提出反馈。海南将在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竞争较充分、临床使用成熟、同一通用名下尚未有仿制药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中,通过专家遴选形式确定采购品种;要求申报企业报价不得高于现行全国挂网最低采购价。
通过资质审核企业数≥3家的品种,经采购双方确认,符合本次报价有关要求的最低报价企业获得拟中选资格。通过资质审核企业数≤2家的品种,组织谈判专家组与报价最低企业进行议价谈判,达成一致意见的,该企业获得拟中选资格。以中选价格作为医保支付标准。对同一通用名下的原研药(包括参比制剂、通过FDA认证且在欧美销售的仿制药),按照循序渐进、梯度降价的原则,逐步调整医保支付标准,引导合理用药。(海南省医保局)
■整理 张松
■编辑 陈雪薇
政策、热点、干货
全都有!扫码加小编
邀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