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总要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决做好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禁渔工作,坚定不移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10月20日,省委、省政府在常州召开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会议。上午,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率领下,与会代表考察了常州的长江大保护等工作。

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齐家滨,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金虎陪同下,与会代表首先来到位于新北区的长江大保护展示馆。展示馆利用已拆迁腾退企业常隆化工有限公司的办公用房改建而成。
2016年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系列部署要求,把长江大保护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全面推进化工企业关停腾退、长江岸线综合整治、沿江生态廊道建设等39项重点工程,做到治理污染不讲条件、严守红线不让分毫、修复生态不打折扣、企业转型不断提速。
破解化工围江迅速行动,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34家化工生产企业除3家保留改造提升外,其余31家低质低效企业确保年内关停。市人大在全国地级市率先出台《关于促进和保障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发展的决定》,为沿江绿色转型提供法治保障。
在省内率先开展化工企业腾退用地空间置换试点,为未来留出空间,进一步提高发展“含金量”。
加快腾退覆绿,建设沿江岸线5公里生态廊道,建成沿江堤300米的生态复绿和景观湿地,年内新增绿地2000亩。建成万亩新龙生态林,打造城市绿肺,进一步提高沿江地区“含绿量”。
编制滨江化工园区转型升级发展规划,重点招引培育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创新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简科技、新阳科技、德国朗盛、合全药业等一批优质项目逐渐形成产业链条,进一步提高沿江区域发展“含新量”。
同时,全力推进高铁新城建设,打造“城市新中心、中轴新支点、产业新高地、智慧生态城”,集成彰显常州五大明星城建设成效,聚力实践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秋阳下的春江街道原渔港码头平旷静美。经过近半年的整治,今年5月,曾停靠在这里的近200艘渔船及辅助船只均已拆除,179位渔民得到安置。
长江流域禁捕退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近年来,长江干流常州段持续保持禁捕高压态势,建立了长江禁捕信息化防控平台,并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和相邻城市的互联共治、联同防控。探索长江“智能化”禁渔的“常州模式”。尤其是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各类长江禁渔执法巡查80余次,破获非法捕捞案件89起,清理整治各类“三无”船舶25艘;全市共有建档立卡渔船876艘、渔民1342人,目前已退捕渔船423艘、渔民478人,完成国考任务,退捕渔民就业率达82.86%。
与会代表认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禁捕退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相关地区和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狠抓责任落实,坚决打赢长江流域禁捕退捕攻坚战。

在龙江北沿江排涝泵站附近,娄勤俭、吴政隆详细了解入江水质采样、监测等情况。齐家滨、陈金虎介绍,常州对照问题清单,逐项明确整改措施,通过全面改造排涝系统,有效管控泵站排水,高标准提升基础设施等举措,重点实施入河排污口、入江支流、港口污染等专项治理和违法违规小化工整治。另外还高度重视城乡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处理等工作,相关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目前,全市累计关停化工生产企业544家、生产企业减少60%以上,市域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大气、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今年5月受到国务院督查表彰激励。
娄勤俭、吴政隆对我市以铁的决心、铁的意志、铁的手腕,开展“停、转、拆、绿、提”五大行动,全力破解“化工围江”等做法表示肯定,希望常州进一步抓好长江大保护各项工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江苏走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前列作出更大贡献。


省领导指出,常泰长江大桥有力推动了长江经济带立体走廊的构建,希望在高水平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坚持目标导向,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大桥建设,确保工程如期圆满建成。


与会代表还观看了全省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成效展板。

肖勇 陈暐摄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