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姚班教授研发AI秒速识别技术,非标商品鉴定准确率达100%

收藏
关键词: 研发
资讯来源:DeepTech深科技
发布时间: 2021-07-09

“通过 AI 鉴定为主,人工鉴定为辅的方式,‘图灵鉴定’识别非标商品的平均准确率可达 100%。”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图灵深视创始人唐平中教授告诉 DeepTech。

随着消费不断升级,以 90 后为代表的消费者,已成为重要的消费群体。同时,“闲置经济”、“共享经济” 和 “循环利用” 等绿色消费理念逐渐流行。

与一手商品相比,性价比和实用性更高的二手商品开始成为人们的新生活方式,推动了闲置物品交易市场不断发展。然而,标准化难题却一直阻碍着行业发展

日前,由清华大学及南京市政府孵化的人工智能领域公司图灵深视,宣布全球奢品潮品交易交换平台裂物 APP 正式上线。

图 | 唐平中(中)在发布会现场(来源:图灵深视)

该平台依托人工智能核心算法经验,打造独家 AI 鉴定 + 识别 + 估价技术,赋能二手奢侈品潮品及相关非标品行业发展,目前已获得包含区块链、溯源等在内的十余项专利。

标准化难题成万亿闲置市场拦路虎

据唐平中教授介绍,2019 年,中国闲置市场规模达 8834 亿元,同比增长 19%;预计 2020 年市场规模将超过 1 万亿。二手电商的交易规模和用户数量预计将分别达到 3745.5 亿元和 1.82 亿人,“变浪费为消费” 的二手电商平台,迎来黄金发展期。

闲置市场爆发的同时,二手交易平台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问题,并成为消费者在购物时的主要顾虑。

艾媒网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 46.1% 的网民在二手电商平台购物时遭遇过商品信息不对称问题。

为了缩小买卖双方间的信息鸿沟,并实现闲置商品交易时的标准化,大多数平台采用的是 C2B2C 模式,即由平台出面干预,并为买卖双方提供回收、人工鉴定、物流及售后等服务。

但一方面,纯粹依赖人工鉴定的方式难以规模化提效;另一方面,非标商品鉴定需求暴涨的同时,资深鉴定师的数量增幅又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实现非标品市场的标准化,并解决买卖双方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成为了推动二手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AI 实现秒速鉴定,准确率达 100%

近些年,绿色生活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循环经济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并提倡规范发展二手商品市场,完善二手商品流通法规,建立完善的二手商品鉴定、评估、分级等标准。

在这种背景下,图灵深视致力于解决全品类非标商品难以标准化的行业问题。图灵深视创始人唐平中教授是清华大学姚班教授,博士生导师,AI鉴定实验室主任,曾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选的中国35岁以下35位科技领袖(TR35), 深耕人工智能核心算法多年

唐平中介绍:“该 AI 鉴定工具作为图灵深视的首个产品,将同时向 B 端和 C 端用户开放,并以独立、客观、快速、准确的方式鉴别全品类非标商品 。”

图 | 唐平中现场演示鉴定过程(来源:图灵视)

据统计,自上线以来,图灵鉴定的累计鉴定 2100000 + 次,平均准确率达 100%,并曾为 2000 + 家商户提供 AI 鉴定服务。目前,图灵鉴定已正式成为中检唯一指定的线上 AI 鉴定服务商。

除图灵鉴定外,图灵深视还打造有为二手奢侈品潮品商家提供鉴定、采购、批发、带货服务的 B2B 交易平台图灵云仓。拥有为商家提供 AI 智能收货、⼀键云仓上架、智能估价等功能,有望为目前奢侈品带货主播选货难、比价难的问题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通过图灵云仓自带的图灵魔盒功能,图灵云仓认证商家只需将产品拍照上传并一键发布到平台后,仅需 10 秒即可享受 “识别 + 鉴定 + 成色判定 + 估价” 的一体化服务。

闲置品可借助 TTC 算法完成自动匹配

“搭载图灵鉴定服务的裂物 APP,不但能够秒速检验经平台流通的每件商品的真伪,为消费者保驾护航,也可以通过 AI 技术对二手物品进行款式识别和成色判别,并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进行在线估价,为用户手中闲置物品的等价交易提供可能。” 唐平中表示。

图 | 快速估价(来源:图灵视)

这意味着该 C2C 交易交换平台,正在为不同兴趣圈子的年轻人玩转正品潮流好物提供一个鉴定、估价、分享以及交易交换的平台。同时,也推动了全品类二手商品交易向标准化发展。

另外,与传统二手电商交易平台不同,裂物 APP 将以全新以物换物的玩法,打造更加趣味、便捷的交易交换体验,并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智能物品管理方案。

未来,在裂物 APP 社区里,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正品闲置好物。而平台则通过 TTC(Top Trading Cycle)算法,可自动匹配最适合每一个用户的等价商品,从而实现快速交换闲置物品

唐平中表示,用户对全品类二手商品的需求还在持续上涨,爆发式增长的万亿级市场仅一窗之隔,待解决的问题也持续困扰着消费者,想要实现全品类非标商品标准化依旧需要持续发力。

-End-